高考作文十大问题十大对策(二)

来源:笔趣写作网 3.26W

求异性文章,忽略前提条件

高考作文十大问题十大对策(二)

表现:有考生对“三思而后行”给予否定,认为这是优柔寡断的表现。这样的求异文章可以写,表现了创新意识,但是作者忽略了前提条件,即在什么条件下“三思而后行”才是优柔寡断的表现,盲目否定不能服人。

对策:避免说理绝对化,加强说理的深刻性。这要求考生的认识全面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在思维方法上要运用辩证法分析。另外,这类求异性文章多是议论文,而衡量一篇议论文章的好坏,有“三看”值得考生注意:

一是看了这面想那面。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考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立论有说服力,逻辑思维严密,在看到事物的某一面的同时要想一想事物的另一面,通俗地说,就是看了这面想那面。文章能够写出两面内容,就很不错了。

二是看到表面求实质。写议论文章必然要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事实。有不少同学以为在文章中列举的事实越多越好,有了这些事实就有了说服力,其实不然。作者在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注意将这一件事和周围的事情,或者说和它有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论述的深刻性就在这里。

三是看到前面推后面。为了显示问题的性质,给读者更多的启示,当考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以后,还可以“瞻前顾后”,依据已知判断未来

抄袭试卷材料,犯了大错误

表现:有考生偷懒,在作文中抄袭高考试卷阅读材料,导致低分。

对策:其实作文材料到处都有。如果非要用试卷上的材料,也要用自己的语言灵活转述出来,或者摘录某些语句,千万不能原文照抄,以此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堆砌诗词华赋,文章华而不实

表现:整篇文章都是华丽的辞藻,但是内容空洞,这说明考生平时积累不够,只是将考前背诵的词语堆砌在自己的作文中。

对策: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多分析,在增强文采的同时,加强思维深度训练,扩展知识面。

形式上的不协调

表现:有些作文前面看上去是议论文,后面却是大段描述性文字;前面是世界革命,后面是“我”的经历,缺乏过渡,造成形式上的不协调。

对策:善于运用过渡句,学会大和小、点和面之间的过渡。议论文中引例一般应用陈述句。

表达不规范

表现:高考作文都是经扫描后才开始阅卷,有些考生行文不规范,书写潦草,到处涂黑圈圈等,造成扫描后的文章模糊不清,或者色彩暗淡,看不清字。

对策: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考生除了写字规范外,还要使用规范的笔,并且写错后要轻轻涂改。

如何写就一篇高考佳作

高考作文总体要求是:追求一点文化色彩,显示哲理思辨,注意文体特点互补。写记叙性文章,多一点细节,多一点情感,多一点理性;写议论文章,多一点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点感性。考生一般写的是议论文章,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要求:

1.大处起笔,小处落笔,注意过渡。

大处起笔,显得大气,站得高;小处落笔,切口小,容易驾驭,又容易深化。大处起笔,全面扣合命题材料意旨;小处落笔,突出作者的独到见解。只是由大到小时要注意过渡。

2.切分论点,各个击破,落脚要稳。

文章论点一经确定,可以对论点的内涵和外延作一个准确切分,或并列,或递进,逐一论述。分解层次,全方位立体地表述自己的感悟,理性色彩会更浓厚,有时还有一种铺排的效果,对读者的冲击力度很大。

3.材料要明,分析要准,注意辩证。

衡量一篇议论文章是否优秀,首先是看作者是否揭示了命题的意旨,论据是否典型,分析问题是否充满辩证法。论据角度明确,分析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注意了辩证法,内容就有了深度,语言的分寸感就会很准确。对那些内容复杂的现象,为避免片面,最好是肯定一点,顾及其他。

4.追求诗意,加强感性,表意归根。

文章紧紧扣住立意关键词,语句追求一种诗意,将诗意融于自我人生感悟之中,给读者以回味和唯美感受。具体操作方法是:①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议论文字避免抽象说教。②运用大量对偶句、排比句,骈散交错。③将感性体验浓缩为形象性语言。语句具有浓厚的感性色彩,即使是复述现成的论据材料,也尽可能用诗化的感性语言,让语言灵动起来。

5.语意含蓄,说故论今,文化味浓。

优秀议论文要求语意含蓄,说故论今,追求文化底蕴。办法有:①压缩语言,增加文句容量;②顾及历史,寻找文化渊源;③思考辩证,显示哲理情趣;④留下空白,不要把话说满;⑤注重修饰,追求文学色彩。材料引经据典,分析古今勾连,叙事灵活呈现,语言修辞精炼。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