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精选5篇)作文

来源:笔趣写作网 1.56W

篇一:《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精选5篇)作文

诗行天下

诗行天下,观它唐诗字里行间的众生百相!

——题记

大唐,是诗的盛世华章,无数文人墨客在那个盛世耗费一生提笔筑人间,或曲折或顺遂,或壮烈或隐匿,或功利或淡泊。无论是凡世俗人还是天上仙人,笔下各有各的铮铮傲骨,各有各的喜怒哀乐,令人倾心梦寐的不仅是繁荣长安,更是盛大中蕴含的斐然文采与无双灵魂。幸会此朝,幸览此诗,更幸读此书,携我领略这跨越千古之美。

缓缓翻开,映入眼帘的是戴老师精心提笔作下的段段文字,使我身临其境,透过纸张触摸到那些鲜活的诗人。与一首首古诗一样,皆是由横竖撇点折构成,可这聊以数笔却写遍了古今的繁华,一同将我席卷进唐诗这坛琼浆中,一饮而尽,已是沉醉不醒。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说到唐诗,躲不开也绕不开的便是那“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谪仙人——李白。正如书中戴老师所说,李白的诗中能窥见盛唐蓬勃向上的风貌。

轻叩历史之门,转眼来到天宝元年,李白入京却不得重用,反倒遭受权臣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他堂堂的天纵奇才,当即便满怀愤慨地挥墨写下脍炙人口的《行路难》,他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感慨仕途的艰难,但始终相信尽管前路坎坷不平,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扬起征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施展拳脚。

有人曾问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却没人称李白为“老李”?大家一致回答道:“因为李白从未老去。”是啊,李白的浪漫至死不渝,傲骨下是一颗赤子之心,到头来仍是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等千古佳句的鲜衣怒马的少年。诗行天下,需要浪漫!

吐尽人间疾苦词

说到李白,就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名字——杜甫,人人皆说他为现实主义诗人,可初读杜诗时,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充满豪情壮志,要考取一番功名的读书人,《望岳》中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听听这从心而发的豪言壮语!其中的狂一点也不逊色于李白,读的我也是热血沸腾。

可不曾想,再读杜诗,给我的观感可大相径庭了,安史之乱爆发后,硝烟滚滚,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也四处奔波寻找一个栖身之所,旅居成都草堂。谁料,狂风卷走屋顶的茅草,大雨又接踵而至,一家人惨遭雨淋,他哀叹着含泪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真挚地希望能有一安身之所庇护他人,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和博大胸襟,令我辈动容!他由自己身上的痛苦,转而联想到了天下寒士的痛苦,时代的痛苦。早前因战火连绵殃及百姓,他本就“自经丧乱少睡眠”,经此难后,他的诗愈发“沉郁顿挫”,此中饱含的是他的拳拳爱国心啊!这个为民族悲而悲,为民族乐而乐的爱国诗人,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真为当之无愧的诗圣!诗行天下,需要爱国!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在大唐的风流才子中,有这么一个“奇葩”的存在,21岁的他进士及第,冠名京城,风光无限——他就是刘禹锡。这乍一看未来仕途定能一帆风顺,无上荣光正向他招手呢!谁知他主张改革后触犯了权贵的利益,后半生是一路贬贬贬。本是扶摇直上的大鹏却被贬谪至穷乡僻壤,可他却与同样处境的其他人迥然不同,被贬江州的白居易说:“谪居卧病浔阳城……杜鹃啼血猿哀鸣。”再反观他写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人常言悲秋,萧索凄凉,惹人断肠,可他道晴空万里,秋高气爽,他斗志昂扬,身处逆境也绝不言弃,要人生如同鹤直冲云霄。这股傲气与豪气,在二十年间天南地北地贬谪了一大圈后,仍未消磨殆尽。

在朗州时,他与黎民百姓一起捱过贫苦的日子,他的诗存世800多首,在朗州作下的便有200多首,愈是痛苦,他愈是热爱生活,挺起脊梁,不甘沉沦,为的就是让那些仇视他的政敌、小人不能如愿,就算是泰山压顶,他也绝不屈服于黑暗与污浊,他要冲破桎梏,洗刷冤屈。在《学阮公体三首》中,他写“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面对永贞革新,他没有丝毫忏悔,只有对谗言蜚语的反击与不屑,只有作继续战斗的准备。

他的豁达、豪迈让他在晚年重回洛阳,他的政敌已经一个个倒下,他站到最后,笑到最后。他乐呵呵地写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别说日暮是晚景了,那晚霞还可以照耀得灿烂夺目呢。他借说自个儿还老当益壮,还能再为国效力,这份乐观,是与他同龄的好友所艳羡的,也是支撑他前行的最大动力。诗行天下,需要乐观!

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每一颗星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光芒,无论是淡泊名利,还是鞠躬尽瘁,无论是浪迹天涯,还是一心为民,他们都有着一种名为诗人的共同光芒,可能这就是唐朝送给我们最宝贵的礼物,伴我们诗行天下。

篇二:《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山水西湖,诗画亚运

千年的古城,千年的诗情。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在这里,遇见的是历史,遇见更多的是绵绵的诗情。苏堤白堤的交相辉映,白居易和苏轼的唐诗宋词的相得益彰……叩开了心扉那美好的一幕。回头忆,潋滟湖光,芳华浅唱,轻梦江南,沉醉不知何处?往事历历在目,昭示前进坐标。“亚运”之期已然临近,振奋人心之际再次来临,回想北京的“奥运”,多少震撼人心,多少中国元素,多少中国情怀、多少中国底蕴,深刻彰显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全面构建了民族气概和文化自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希冀,走进“亚运”,去看中国风采。

“坐看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浸渍于心香的生活,诚然是美丽的生活,最近一直在读书,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目,偶然在抖音上看到一位教授在讲唐诗,这本不是我喜欢的领域,然而他风趣幽默的语言还是吸引了我。我从未看过如此幽默的老师,也没见过气氛如此诙谐的课堂。“浪漫得不行,有趣得要命”让我像读段子一样停不下来,一口气看完了他所有的视频,但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后来我知道,原来戴建业教授是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在《戴老师高能唐诗课》中,字里行间,镌刻了唐诗的磅礴大气、胸襟气度、文化底蕴、民族精神等,这些凝结了时代的发展,荟萃了发展的精华。书中选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戴教授仿佛引领我走过初唐、盛唐,穿越中唐、俯瞰晚唐,穿越了历史,跨越了时空,与众多伟大的诗人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体会到那属于唐朝帝国所独有的千变万化之意象,都是精华中的凝结,再加上戴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更是增添了华彩的灵动性。

这让我不自觉的想到了即将要举办的杭州亚运会,我对开幕式有了一些设想,想要把杭州的名胜古迹引入进去。故此需要明晰杭州亚运会的主旨和理念,进行全面化的设计,将盛唐的风采、江南的绰秀、杭州的婉约等元素深入的融合进入,在飘逸的舞蹈中传递中国人的柔性,在队列排序中展现中华五行八卦,利用中华元素,打造别具一格、博采众长的开幕式。因为从江南的诗情画意中穿梭过来,身上沾满了江南的风味,别致精巧的建筑,坐落在东方这片土地上,生动再现历史进度。故此可将江南建筑风格和文化特征融合在开幕式中,利用虚拟技术和VR技术,活灵活现、淋漓尽致的展现建筑风貌,全景式打造沉浸式主题活动,引导各个国家的观众很好的参与到中华元素的赏析之中。当然,也可以利用西湖十景,配十首诗歌,将十景的特征、内核很好的传达出来,让国内外友人在看到杭州风采、历史文化、中国符号。

戴老师在解释王维的“诗中有画”时候,他说王维诗歌创作常用雨、日光、泉水、霜寒、水面倒影等,来为描摹的自然景色扫出一个洁净的背景。我们会感觉整个画面极其洁净,仿佛天地间的杂质都被荡涤殆尽。具体表现是用意象并列的方法表现一瞬间的空间印象。这里关于“意象”的概念有《文心雕龙》的概念,而目前诗歌中提及的意象是西方意象诗派和新批评。关于诗与画之间的关系戴老师用简单的话来解读就是绘画表现空间,诗歌表现时间。但王维的诗歌却用来表现空间印象,这比西方的表现形式高出不止一个层次。这种层次性的表达,更是展现了中国元素和中华文化的魅力,故此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可以利用“山水相映”的意境感,借助舞蹈和歌曲,利用灯光,将“水天一线”、“落霞孤鹜”、“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全面的展示出来,形成背景与舞蹈、歌曲的高度协调,展示五千年中国发展的深厚底蕴,展示五千年华夏儿女的勤劳勇敢。以山造势、以水为师,用“大树华盖闻九州”的天目山为载体,用“淡妆浓密总相宜”的西湖为媒介,打造山水相交织的全景图。也可以借助吉祥物、纪念品等,将江南的风采引进去,制作小巧玲珑的建筑纪念牌、泥捏小瓷器等,让亚运的风采穿透在细节之中,让中国的元素聚焦到实践之中,带着江南的风采,一切走进“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读过戴老师的书我才明白,我原来从未看懂过唐诗。也是从这一刻我才真正的懂得什么是文化的魅力,唐诗的底蕴之深令人咂舌。我们现在对唐诗的不理解,或许我们没有很好的联系实际,因此在读书中,要深入的把自己带进去,把相关的时事政治或者事件带进去,去思考、去体会,也许会有别有一番的感受。比如在阅读戴老师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和杭州亚运会联系在了一起,这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元素、中华文化。我认为文字的魅力不仅仅是沟通,当诗词出现,赋予了文字传达情感的特殊使命。诗人可以通过诗词宣泄情感,而又通过诗词将情感传递给更多的人。诗词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力量,诗人用诗词将这种感情延续千年,历经王朝更迭,岁月变迁,直至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一字一句都经过历史的捶打,千凿百炼。来吧!让我们共同走进“诗画浙江,人间天堂”,一起相约亚运的到来。伸出你的手,挽起他的臂,迎接世界的创新。

杭州的亚运之年,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世界展示我们文化底蕴的时刻。唐诗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属于全世界的璀璨文化,我们理应让世界认识他的独特魅力。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传统文化,品读经典书籍,增强民族自信,以内在修身。同时兼顾运动,响应“亚运精神”,以外在强身。唯有内外兼修,方可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篇三:《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唐诗一人一心一风景

唐诗不像魏晋诗歌那样高风绝尘,也不像南北诗歌那样淫靡艳俗,它们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将充实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完美结合起来,形成一幅独特的风景是它们最突出的主题,通过阅读《戴老师高能唐诗课》,在戴老师幽默亲切的文字下,我们感受到唐朝诗人非凡的创造力和唐朝诗歌的时代特点。

一夜春风来

初唐早期诗人承袭南朝宫体诗,用词绮丽空洞。但从上官仪开始从王绩到初唐四杰,再到陈子昂,逐渐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他们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局面,新气象。

王绩的诗歌自然质朴,如一夜春风吹来,一扫风靡一时的宫廷诗,他的《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出一幅山林晚秋萧瑟恬静的画面,取境开阔,风格清新,思想与意象合归一处。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少年成名,一首《腾王阁序》成为千古绝唱,他笔下的“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动静有致,色彩协调,宁静致远的美丽,让人心旷神怡,腾王阁也从此名满天下。

初唐诗歌唱出了自己时代响亮的声音,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

更上一层楼

盛唐诗坛争奇斗艳,你方唱罢他登场,有以边塞诗为代表的高适,岑参;有热爱自然的孟浩然;有“诗中有画”的王维;有诗风豪放飘逸,想象奇特的李白;还有诗风沉郁顿挫的杜甫,他们都创作出了抒发内心感受的伟大诗作。

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他在《过故人庄》中写出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满眼尽是翠绿,青山仿佛依偎在城郭的肩膀上,写得这么美,连画都画不出来的景致,简朴又清新,像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

王维这首《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雨初晴的景色,傍晚时分的风光,松间明月和山石泉水,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盛唐诗人以不同的风格反映出盛唐的兴盛,造就了一个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何处不风景

“安史之乱”惊醒了一代士人的美梦,但中唐诗人依然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他们以新颖多样的方式造就了一个百花齐放的中唐诗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主张诗歌抒发真情,初春小雨的细滑润泽,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美感,别出新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他的诗峻洁澄澈,为模范山水之作;

唐诗在中唐时期,创作个性更加鲜明,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在中唐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夕阳无限好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坛上两位杰出的诗人。

李商隐的七律诗和绝句构成了一种朦胧优美的意境,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使他被人们牢记,他的一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也是别有的一种美。

杜牧的古体诗风格遒劲,近体诗俊幽轻利,他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轻快的文字,生动的形象,呈现了一幅幽美的江南画卷,表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无限向往,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晚唐的诗坛带给我们不同的景色,让我们回味无穷。

戴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我们了解了唐朝诗文的繁盛,从初唐到盛唐,再到中唐,最后到晚唐,唐诗的艺术特征在唐朝诗人一代一代地创新中形成。唐诗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色,呈现不同的景色,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值得我们代代颂扬和传承。

篇四:《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秋日胜春朝,诗情到碧霄

“持一支素笔,情愫任流年于指间越过。一腔真情散发幽芳,淌入心底。”一题记

“唐诗宋词”是人们口中公认的词汇。唐代是古诗的巅峰时期。此书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从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时的著名诗人及代表作品。其中中唐时期的刘禹锡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偶像”。

刘禹锡经历了二十多年连续的贬谪生涯,贬谪成了刘禹锡的家常便饭,每次被贬到偏远州县,都成了他的一次远游,因为谏迎佛骨而被惹得龙颜大怒,韩愈写下“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二王八司马事件”,文人失败后被贬,柳宗元记下“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陈子昂赋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刘禹锡面对被贬后,和州知县的故意刁难,住在简陋的屋室中却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们今天“诗和远方”的梦想,就是那时刘禹锡的日常生活。刘禹锡蓬勃向上的乐观心态写在他脸上,豪情锐气的硬骨头精神融入他的血液中。

依稀记得一次月考中我没有考好,偷偷地躲进房间里。窗外摇曳着一片淡紫的丁香,它纤弱的花瓣在风雨中脱离枝头,在飘然而落的瞬间,依然旋舞着曼妙的华尔兹。一阵狂风袭过,丁香被吹得东倒西歪。我痴痴地望向丁香,遭遇狂风的肆意咆哮,然而没有悲泣,从不怨愤。丁香总是静静地面对,把所有经历都默默沉淀,蓄积成一种绝美的浪漫。即使在逆境中仍以积机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坚持着。我们何尝不能与丁香一样?在逆境中寻找方向。即使考试失利了又何妨呢?这让我想起了在语文课上学习到的刘禹锡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的精神和丁香花的精神一样都体现出了乐观向上,是他们给我带来了鼓舞,让我度过难关。

展望现在,在中华儿女中我看到了刘禹锡的影子。泰戈尔曾言:“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界的绝响。”苏炳添便是完美诠释了这句名言。一位元老,三战冬奥,伤痛不计其数,但他并没有因为这种痛苦而放弃了自己的热爱与目标,三战冬奥又何妨呢?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实力不足,百米单项止步半决赛,接力止步预赛,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单项能力处于低谷,遗憾再一次止步半决赛,而接力比赛则以创造亚洲记录的成绩获得第四名,距离领奖台只有一步之遥。但因为苏炳添年已33岁,退役离他越来越近。在他的心目中跑出9秒83,成为了在退役前的目标。对于网络上的漫骂,他没有选择放弃,而逆风奔跑。东京,再战!他凭借乐观心态与努力拼搏,在逆境中开辟新的道路,挑战中引导自身的力量,终于在去年圆梦东京,成为了第一位跑进决赛的黄种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古人的乐观心态;把岁月年华默默沉淀,静静地面对逆境是植物的坦然;既使快退役了仍跑出9秒83是中国运动员的豁达。

流光片片地撒,日子瓣瓣地落,精神永远不会被泯灭。古人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应融入生活中,烙在心底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精神终会流传下去,唐诗中的中国精神传承下去。

篇五:《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我之前就在B站上看到过戴建业老师的故事课,戴老师擅长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对诗歌的理解,且阐释的语言十分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戴老师高能唐诗课》从初唐到晚唐,系统的讲述了唐朝诗歌和社会的发展。

初唐时诗风还未摆脱”齐梁艳俗”,依旧沉浸在“梁陈宫掖”之风中。早期诗风依然趋于轻靡浮艳,但此种诗风也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促进了格律诗的形成。真正显示出时代特色的是“初唐四杰,他们虽也受到“陈隋之遗”但其“骨气翩翩,意象老境”已然胜之,最重要的是他们让诗歌走出了宫廷,面向广阔的现实社会,歌行的笔力恣肆奔放,律绝的音韵也趋于圆美和谐。

王勃的《滕王阁序》流传至今任被人们所称赞,但无奈英年早逝。杨炯更是一位天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便是出自他手,但无奈因受堂兄牵连之后的人生也再无起色。卢照邻的出身、才学都是极好,但可惜的是生不逢时。骆宾王和前几位一样也是才学出众但后来参与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队伍,兵败,至此下落不明。这四位一改以往诗歌的绵软无力、无病呻吟,以一种掷地有声、慷慨激昂的姿态林立与世人面前。在他们之后陈子昂更是让诗风焕然一新。

我最先知道陈子昂是因为《登幽州台歌》这首诗,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慷慨悲壮、荡气回肠,它所表现得就是一幅空旷远久让我感觉时间的悠久以及当时他的仕途不顺。他的人正如他的诗一般,硬气有风骨,与上官仪的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他的诗《感遇其二十三》中“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陈子昂的无奈了然于前,他借黄雀来向武则天进谏要以天下国家的事为大事,从盛世美梦中走出来。

陈子昂之后唐朝迈入了盛唐,盛唐之下也产生了许多优秀诗人,留下了许多流传千百的诗歌。因为盛唐的社会风气是开放的、包容并兼的,因此产生了不同的诗歌流派,各种风格并举。

王维和孟浩然则是田园派诗歌的代表他们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艺术传统,发展和丰富了前人刻画山水的表现技巧。但是他们的诗歌情感表达却不同于前人。陶和谢是用大自然来反衬当时社会的黑暗污浊,比如像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写于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颇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份“悠然”不仅属于山,也属于人,人闲逸而自在,山静慕而高远。但是王和孟则是发自肺腑的赞美与热爱自然和当时的时代。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了秋天时乡村的一些生活,描绘出的画面又是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安适之感。

此时也是边塞诗歌最为繁盛的时期,但不同于晚唐颓唐凄败的边塞诗歌,此时的诗歌充满了战斗豪情和民族自豪感。高适往往直抒胸臆、诗风粗犷厚重;岑参表达着自己的尚武热情,以急促、多变、高亢的语言描绘边塞奇丽景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王昌龄一腔爱国热情的流露。

提到盛世之下的诗人,人们总是想起李白和杜甫从而忽略了一样优秀的贺知章。贺知章这个人一生也是狂,也被后世称为“诗狂”。他的想象是譬喻新奇不然也写不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他为送儿离别去从军所作的《送人之军》中“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指希望战士们能像万里长城一样守卫边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希望。

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许多诗人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的慷慨豪迈,更想去追求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调。从整体看来这时的诗歌“气骨顿哀”由盛唐时明朗壮大变为萧散清丽。

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诗人,也开始在前辈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寻找必然有突破,此时也形成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一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他们提倡“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必须真实地反应现实,批判了创作中“嘲风雪,弄花草”的倾向。他们诗风通俗、平易、畅达。其中白居易的感伤诗具有强烈的情感抒发,情节曲折动人,描写细腻委婉。元稹的悼亡诗以情至打动人心。一派则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强调不平则鸣,主张诗歌要抒发真情,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奇险古拙,创作态度上重视苦吟。那时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韩愈以文为诗,抒情写意铺张扬厉。

进入晚唐,整个社会步入一种低迷状态,诗人们一方面把眼光从当时移向过去,一方面又从社会缩回闺房,继而涌现大量的咏史诗和爱情诗。此时社会虽不能与盛唐时相比,但还是出现了两位较杰出的诗人——李商隐、杜牧,也被后世合称“小李杜”。杜牧的《泊秦淮》也是我学习过的。其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商女来反映出当时的权贵只顾玩乐,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国家的担忧。他的古体诗多写社会政治题材,风格豪健遒劲。李商隐的《贾生》第一句就是用典来借古讽今写出当时皇帝昏庸无道,同时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

唐末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藩镇割据严重,中央已然无力管辖,诗人的创造力也日渐萎靡。其中只有聂夷中、皮日休等诗人用明白朴素的语言来倾诉当时苦难的社会所带来的灾害后果,而另一些诗人或隐匿于山林之间、或沉溺于声色,追求那片刻的愉悦,总让人感到悲凉。唐诗也随着这个朝代而走向衰退。

一个被称为传奇的王朝就此消失。它曾是多少人向往之地,不过终究是曾经。无论它最后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朝代所带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不计其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这个时代无疑是伟大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