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赶考路上有我征文1500字(精选7篇)作文

来源:笔趣写作网 2.37W

篇一:2022年赶考路上有我征文1500字

2022年赶考路上有我征文1500字(精选7篇)作文

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世瞩目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检察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责无旁贷。

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每一起司法案件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念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每一起司法案件背后都是民心,都有政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检察官,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践行“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夯实信仰根基,对党绝对忠诚,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检察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每一起案件,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起司法案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每一个党员的初心使命,更是检察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每一个司法案件,对于我们办案人员来讲只是办理了一个案件,可是对于涉案当事人来讲就是天大的事,我们办的其实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作为一名新时代检察官,应坚持司法为民理念,以如我在诉的心态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案件,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案结事了政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提高履职能力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已经86岁高龄,但仍然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线。钟南山教授说:让你变老的不是年龄而是放弃学习。并嘱咐我们要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学习新鲜事物,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检察工作涉及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实务手册等数量庞大,并且还在不断更新中。如果坚持不断学习,不仅会让心态变老,更会缺乏过硬业务技能,导致不能胜任检察工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检察官应在办好案件的同时,坚持自学、参加培训班、网络学习等方式相结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做一名活到老、学到老,永葆年轻、业务过硬的合格检察官。

严以律已、廉洁奉公

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用石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出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名句。600多年前的古人,尚且有严以律已、廉洁奉公,留的一身清白的觉悟,今天的共产党员更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觉严以律已、廉洁奉公。特别是检察管担负着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更是要做到严以律已、廉洁奉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检察官应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本色,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纯洁社交圈,规范工作圈,净化生活圈,清清白白做事,做一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的检察干部。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检察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答卷!

篇二:2022年赶考路上有我征文1500字

70多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进京“赶考”,70多后,西柏坡和其他所在的平山县一起脱贫出列,交出了一张新时代的“赶考答卷”。曾经的小山村因地制宜地借助旅游发展的东风,成为了旅游胜地,从此贫困地不在贫穷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开始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赶考”从未不在,“赶考”不仅仅对于党,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场考试,在这场考试中,我们不仅仅要攻克各个难题,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实现目标。带领一个个小家,最后带动社会这个大家庭一起前行。

千百年前,有多少文人墨客离开家乡,远赴千里之外的京城考试,他们不怕困难,在他们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方父母官,可以用自己学识为天下百姓服务。从儿时起,他们就开始寒窗苦读,少则十几年,多则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为的是可以进京赶考,被有识之士赏识,为国家所用。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执着的“赶考”精神,这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当我们在学生时代,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每天繁重的课业负担常常引起青少年时的我们烦躁的情绪,消除这种情绪一方面是靠老师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是人生必修课。一代一代的读书人都在用“赶考”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我们奋斗的路程上,鼓励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建国初期,我们的国家因为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积贫积弱,百废待兴,我们党从中央到地方,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但是每一个国人都走在“赶考”路上,每一个有担当,有理想的青年都在为这个国家的建设而奋斗,我们今天享有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那些年前辈们的付出。

70年过去了,“赶考”精神从未改变,并且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大厦的科技城市。雄安从一个小城变成了一个具有亚洲最大高铁站的有着强大基础建设的新区。连我们自己的家乡郑州这些年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郑州地铁于2013年开通试线,截至到今天郑州地铁运营路线共7条,运营路线总长206。3公里。作为天天需要乘坐地铁上班的我来说,地铁的广泛开通以及运营线路的延长,可谓是增加幸福感了。

“赶考”路上除了这些伟大的举措,还留下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在新冠疫情发生至今,我们的人民始终保持一颗滚烫的心,我们看见了白衣天使不畏困难,奋勇向上,更有党员同志力争要到疫情最危险的地方去,用自己高超的医术和一颗仁心,以及当初对党许下的诺言,真真切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平凡的身躯践行的伟大英雄壮举。不仅仅是医生,还有那些人民警察,在今天互联网发达的社会,我们每天可以从新闻上看到共和国的警察,因为工作,因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不幸牺牲的消息,这消息令我们难过,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热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用一腔热血染红他,他们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作为新时代的赶考人,我们要怀着谦虚的心态。回望过去,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我们也已经实现了所有贫困地区摘掉了贫困帽子,但是,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距离人民的幸福还有距离。我们要不断地反省,总结过去经验,戒骄戒躁,不忘初心,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继往开来,不断前行。

作为新时代的赶考人,我们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啊,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人生因奋斗而精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应该始终牢记教育教学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踏踏实实对待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关心爱护学生,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跟随时代变化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甘于奉献,乐于成长,为祖国的教育也是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赶考”路上有你,有我,虽风雨征程,但我们心怀尊重,听得到未来的呼唤。

篇三:2022年赶考路上有我征文1500字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新时代!

今天,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国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的变化。中国人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复兴号”动车350公里时速跑赢全世界,信息技术、智能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每时每刻都让我们为之振奋、骄傲、自豪!

处在伟大变革的新时代,我们可爱的家乡—济源,也走出大舞台上的新步伐。

产城融合示范走在前。从豫光到济钢,从金利到富士康,还有万洋和金马,超百亿企业闻名全国,绿色铅锌冶炼和白银生产“双基地”,带动城乡高就业,人民收入稳增长。设立海关方便国际贸易,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口村水库、国电豫源风力发电为城市发展注入清洁能源。强大的能源化工制造业,撑起济源人幸福的新生活。美丽漂亮的新小区比比皆是,老旧小区改造旧貌换新颜,布局合理婀娜多姿的城中园林让人民更加诗意栖居这里。牡丹园百花争艳,落红流水,蛙声一片;蟒河公园,湖光山色,错落有致;龙潭生态园,古轵公园,山水相依,绿树成荫,风景宜人。走出家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路在绿中。产城融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有生产才有好就业,好就业才有好生活,城市宜居,安居才能乐业,也许融合就是这般美好。

民族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济源乡村振兴阔步向前。济源第一期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研究员洪涛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添柴加油”。美丽乡村花石村游人如织,大峪曾庄山清水秀。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为乡村振兴助力;山区五个镇,躬身践行党建引领,组织振兴助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美丽乡村靓如画,农村旧貌换新颜。

出行总是那么便捷。市区道路不断升级改造,路既是城市的动脉,也是城市的风景,就是沿路跑步健身,也是头上有绿荫,脚下有专用道。环保型公交车免费乘坐,共享单车随时满足个性化需求,私家车文明出行,高速公路网更加完善,呼南高铁指日可待。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济源的彩妆。王屋山郁郁葱葱,村镇绿树成荫。市区多树种绿化、彩化绿化、立体绿化,“七路两河一高速”生态绿色长廊,山区大风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业绿色化,共同构成秀美绿色济源大生态。身处绿色济源,也是一种获得感、幸福感。繁星闪烁,明月高悬,落日晚霞,即使身在市区也不再是奢望和憧憬。

志愿服务红马甲街头涌现。仓廪实而知礼节,当济源人物质生活满足后,他们更追求精神文明生活,创建文明城,争做文明人,体现着人民的文明素养,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相继成立,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志愿者让文明荣光照亮愚公儿女的精神家园,每一天,每一年,74万愚公儿女都以文明的姿态,舞动秀美家乡,于是城市有了温度,道德模范故事口口相传,精神不断得以滋养。

工作累了,市区呆倦了,不用追寻远方,美景和诗就在家乡。

你看见了雄伟壮丽的王屋山,就能跟李白、韩愈吹着曾经同样的山风,抒发同样的“情话”。奇峰秀岭如波似涛,秋天满山红叶赛香山,春天各色山花烂漫如花园。千年银杏郁郁参天,神奇不竭“不老泉”!如果还想欣赏峡谷的奇峻风情,移步五龙口,再到九里沟,还可去小沟背、黄河三峡、小浪底等,各种各样的美景,既有北国风光的粗犷豪放,也有江南水乡的温柔细腻。如果还想品味历史的厚重沧桑,就来到恢弘大气的济渎庙,这里古雅静幽,庭院深深,朱门重重。千年将军柏风华正茂,临渊阁、知春亭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回廊朱栏,曲径通幽,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总有一款适合你,醉倒你,放飞你的小情绪。

一枝一叶总关情,济源是家乡,是我永远抹不去的胎记。别人有一片草原,容不下一个我,家乡只用一根草,就拴住了我。别人有一座宫殿,留不住一个我,家乡只给了一座山,就拴住了我。别人讲了无数的奋斗故事,没有感动我,家乡只讲了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却让我留下来播撒汗水!

篇四:2022年赶考路上有我征文1500字

春归万物生,风暖踏新征。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我们,既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聚力奋进才会有惊人的成就。我们东小人秉承互帮互助、持之以恒、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赶考精神努力书写着自己的答卷。

还记得2021年初秋,因为疫情反弹,我们新学期开学时间再次延期。9月18日,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恰逢中秋,开学在即,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全体老师提前到校整理卫生,布置班级,迎接学生返校。老师们个个精神饱满,暑假中积蓄的能量在此刻尽情释放,大家的认真自律感动着每一个东小人。我们六年级组在弓组长的带领下,各种卫生工具齐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扫除。玉芬老师的班级,地面用洗涤剂拖了一遍又一遍;慧萍和稚静老师特别重视细节,讲桌的里里外外,锃亮如新;双玲、刘慧和裕文老师则蹲在地上,拿着钢丝球细致清理地面的顽固污渍。很多老师都是刚结束网上教学,就马不停蹄赶到学校参与清扫工作。有的班因特殊情况,只有一名教师,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整洁效果没打任何折扣,各班均在规定时间内焕然一新。当天下午,正副班主任通力合作,以“新学期新起点”为主题的高质量黑板报成为学生收到的第一份开学礼物。

开学了,所有的工作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千头万绪。六年级的几位班主任就是几位女汉子,也是我心目中的女神。从居家学习时摸排学生情况、班会课进行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到班级常规管理、信息收集整理再到小升初的相关工作,她们的敬业、专业、智慧、团结、友善让我敬佩。

与班主任们并肩同行的还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英语、数学、科任老师们。数学组的弓新胜、米稚静、刘双玲、杨姗姗、张艺帆、武贝、邢慧娟老师,精心备课,追求数学课堂的高效率,由于疫情影响,不少六年级的孩子数学知识体系的衔接出现断层,他们总是会不厌其烦的领着学困生追补提升,对于他们来说加班加点是常事,精益求精是本职;刘慧、稚静、慧萍、朋利、玉芬、裕文老师每天早到晚归,既是作为班主任的担当,更是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经常利用一切零碎时间与后进生交流谈心,鼓励他们树立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她们自发教研,办公室总能听到她们讨论问题,共商计策的声音。她们没有因为班主任工作的繁忙,而懈怠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刘慧和马慧萍老师的语文观摩课和优质课,也得到教育同仁的一致好评。申玉芬老师在教学质量分享会的精彩发言,其干练、睿智、扎实的专业素养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语组的四位老师,亦是巾帼英豪。王雅蝉、李倩老师率先垂范,一肩挑着教育教学工作,另一肩还担着学校行政工作,超凡和邢斌两位老师分别带两个班的英语和副班主任工作,她们的英语课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喜爱。科学组的王文杰老师课堂上精益求精,左凯丽老师豁达用心,她们点亮了孩子的科学梦,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晨读我们早早来到教室、午餐我们规范管理、课后延时我们耐心陪伴。一年时光,一路走来,我们六年级的老师在弓组长的带领下,不忘初心、携手并肩、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东小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位默默工作的教职工,每个人的温暖汇聚起来,那就是有温度的教育。而我们的梦想便是在学校,守望这些花蕾一样美丽的面孔,让他们得到阳光雨露的普照、浇灌,让他们更加阳光快乐的成长。

在教育的“赶考”路上,教师是关键,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在东小的大家庭中,我们将继续和家人们共励共勉,共同前行,在平淡的岁月里,谱写教书育人的最美乐章。

篇五:2022年赶考路上有我征文1500字

我生于60年代。记事起,全家人一直住在一孔土窑洞里,窑洞很大却很旧,顶部被炊烟熏得黑黢黢的,甚至还有古老的裂缝。它有多少年了?小时候我曾问过爷爷,他说他小时候也没有问清楚这个事儿。

窑洞里有隔墙。里间住大人,外边住孩子们,紧挨着外边的床头放一张八仙桌子,还有案板和那些盆盆罐罐。尽管土窑洞有着冬暖夏凉的天然优势,但里面的阴暗潮湿,是我童年最大的烦恼。土窑洞是就着丘陵的地势掏成,背后连着大山,接着大地,加上不通风,夏季的泛潮尤为严重,白天刚晾晒过的被褥,待到晚上睡觉时又感到湿润润的。杂粮和米面也要不断晾晒,一不留神就生了虫穗子,甚至长成飞蛾满屋子乱飞。存放的衣物,拿出来穿时却发现长了绿毛和斑点,这一点也不稀奇。那时,我酷爱看“小人书”。我住在大窑洞的小拐窑里,每当放学回到家,窑洞里已经没有了光线,但又挡不住“小人书”里精彩故事的诱惑,只好待大人入睡后,在小拐窑里偷偷点上煤油灯看书。那微弱的灯光尽管有布帘子挡着,但最后还是被大人发现了,母亲深夜里那声声呼唤至今我仍记忆犹新:睡吧,娃!明早还要上学,这煤油咱也点不起呀……

童年我拥有三大理想:一是不穿用大人的旧衣服改做的小衣服;二是能吃上纯白面粉的馒头;三是不住土窑洞。

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的父亲也做出来大胆决策:咱家盖房子!但当时的家里的经济条件还非常拮据,只有靠力气。我和父亲到黄河滩和山沟里捡石头,到处捡别人家修房弃下的烂砖头,用平车一趟一趟往家里运。到硫磺矿上托老乡找来矿井里报废的钢丝绳(当钢筋)。建房子时,父亲当大工,我和母亲打下手,挑水、和泥、搬石头。经过两年的苦干,父亲带领我们,终于在院子里盖起了三小间石头墙的半坡平房。盘点一下,花费仅几百元,我和弟妹们从窑洞里搬进了房子里,高兴得要发疯。

90年代,小浪底国家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建设,家乡是库区。政府把乡亲父老分批妥善安置,搬迁时乡亲们都高高兴兴从山区搬往一马平川的新居。年近6旬的母亲执意难舍故土,又独自点油灯、烧柴火,在一片废墟的村子里多待了一年。直到库区清库,我找两辆大车,把全部家当连同母亲拉来移民新村的新居,晕车的母亲一觉醒来,看到宽敞的大街、一排排一模一样的新房子的移民新村,感觉好像是在做梦。

老人家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和新生活,我曾试问老人家,还想老家吗?她没有正面回答,脸上笑成一朵菊花,只说再也不用去黄河边挑水了,这好好的叉把、扫帚、镰刀、锄头,连平车也没用了!时常感叹,这国家和政府咋真大劲哩,咋能把这么多的搬迁户一下子都安置得妥妥当当?人们这日子过得真是像掉进福窝里了!

跨入新世纪,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乡亲父老又有了新的追求。人们已经不满足农村自家居住的房子,陆续有人在城市里购房,并把孩子弄到城里上学。我和妻子也下了决心,想在城里购套房子。2008年秋天,我们家如愿以偿,住进了向往已久的城市花园式的小区里,三室两厅两卫,面积130余平,客厅、居室、阳台宽敞明亮,书房、厨卫、供暖设施一应俱全,感觉像住进了高档宾馆。

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我们一家人,年逾八旬的老母亲身体健康,但住不惯城里的楼房,乐乐呵呵住在新农村,玩的是老年机、看的是有线电视、用的是天然气,蹬着三轮车充满着精气神,能开小片荒地种一些青菜和小杂粮;孩子们在城里上班,孙子在城里上学,都住在城里;我和妻子往返于城乡之间,城、乡都有“安乐窝”。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家的居住变化连续三级跳。其实,也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力强盛、民生福祉的里程碑。

篇六:2022年赶考路上有我征文1500字

如果五小工业能够开口说话

它一定会说

岁月的洗礼中,济源钢铁砥砺前行的姿态如王屋山般高昂

如果济源钢铁能够开口说话

它一定会说

济钢改制的二十年,工业强市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如果济钢的梦想能够开口说话

它一定会说

是熊熊的炉火,点亮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济钢人的幸福生活

如果济钢的幸福生活开口说话

它一定会说

8000多名济钢员工,用汗水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的济钢,有太行王屋的胸怀

晶莹的汗珠,如璀璨夺目的钢花

绽放在济水源头,映红了愚公故乡的山山水水

困难重重的创业路

犹如攀登王屋、太行极顶

曾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制约济钢迈向市场经济的瓶颈

30万吨的钢铁规模,漂泊在行业中的险滩浪峰

新世纪的曙光,让济钢人群情振奋

隆隆驶来的国企改制特别快车

让困境中的济钢盼来了机遇和光明

从政府到市民,从公司高层到普通员工

怎么改、如何改,大家议论纷纷,忧心忡忡

涉浅滩者见鱼虾,入深水处得蛟龙

董事长李玉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要改就要触及产权的改,要改就要改彻底

他义无反顾奋力出击

率领全体员工登上快车

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第一个国企改制的派头兵

改制为公司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改制使公司发展的效率倍增

改制释放了济钢人的创业激情

改制使员工成为公司真正的主人翁

改制把济钢建成国内一流、全球有影响力的优特钢精品基地的梦想启动

济钢在复杂多变的钢铁市场形势中

扬起了新的风帆

工艺装备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环保达标减排节能

投资40多亿元的技改工程昼夜抢行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钢铁行业政策调控金融部门紧缩银根

世界金融危机断崖式溃崩

市场又一次进入了寒冬、冰冻

举步维艰的河南济钢在负重爬坡中艰难前行

在冰天雪地中抢工程时间

在融资路上尝尽苦辣酸痛

在工艺质量研发中争抢制高点的冲刺中

8000名员工抱团抵御严寒飓风

这是一次和死亡赛跑的较量

是济钢石破天惊的革命

这是自我发展近二十年的脱胎换骨

是自我蜕变与再生

千锤百炼的济钢人,向着梦想发出

唱响“一年等于40年,再造一个济钢”的最强音

1000立方米高炉、120吨转炉、

精品高线特殊钢大棒材现代化生产线流程

在保生存促转型的口号声中

于愚公故里投产诞生

汗水浇灌的高端装备生产线

完成从普通钢到工业用钢质的转型

123工程,提升员工的工艺操作技能

优特钢产品,领取通往高端用钢的国际通行证

从基建设施到高楼大厦

从机械设备到装备重工

从铁路到桥梁从汽车到船舶

“国泰”牌产品繁华四射硕果颇丰

洛阳齿轮来了陕西重卡来了

徐州重工来了青岛锚链来了

中国一拖来了

二汽东风来了

一汽解放来了

美国卡特彼勒来了

阿文美驰、戴姆勒来了……

河南济钢迸发的强大地震波

震动了中原波及到全国影响到世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十年的发展创新

二十年的奋斗打拼

河南济钢的综合效能

跃然于国内钢铁行业前锋

改制二十年纳税100亿

优特钢产能冲进行业前6名

二十年追求的梦想大功毕成

前进的路上,任重道远

8000多名员工的济钢,肩负发展创新使命

走进新时代的济钢,披着钢水浇铸的铠甲

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出了新的誓言

走进新时代的济钢,有了新的梦想

我看见你叠加的数字里、丰富的档案里中闪耀着济钢的光荣

走进新时代的济钢,有了新的梦想

我看见你深邃的眼神里、发展的前景中

正走来中国钢铁企业50强、世界钢铁企业100强的队伍!

走进新时代的济钢,

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砥砺前行!

登攀钢铁行业的新高峰!

篇七:2022年赶考路上有我征文1500字

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之际,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考个好成绩”的使命意识、“不能退回来”的警醒意识,以及“决不当李自成”的执政自信。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才能闯关夺隘、一路向前,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向历史、向人民交上了合格的答卷。但是,“赶考”永远在路上,无止境、无穷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赶考”,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既是向全党发出继续“赶考”的动员令,又赋予了“赶考”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461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执掌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赶考”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一点不能少。只有永远保持“赶考”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答好新时代的“赶考”题。

不忘“赶考”的初心。百年历史能够取得伟大成就,是因为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同样不能忘记赶考的初心。对党员干部来说,始终保持赶考的初心,最紧要的是“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早在1923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忠告,告诫我们,人生在世,无论干什么,在国家大义面前都要舍“小家”为“大家”。有了家国情怀,我们才能为公、为民、为事业无私奉献。

保持“赶考”的状态。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不是轻轻松松的旅行,不是简简单单的应试,仍然要搏击风雨,仍然要跨越许多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只有始终保持“赶考”状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才能答好“赶考”试题,走好“赶考”之路,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更加辉煌的“赶考”答卷。

传承“赶考”的作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现如今,我们已经到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重要节点,“赶考”作风不能缺,更不能丢。“赶考”作风更多的体现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各级党员干部只有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努力奔跑,把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试”考好、考出精彩。

“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赶考问题,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前夕“进京赶考”,到今天再度出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尽管时代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客观环境有了很大改观、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但我们党初心使命不变、宗旨本色未改。面对新的历史背景下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我们党唯有以赶考者的姿态,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历史的考验,才能在未来发展征程中永葆生机活力,始终勇毅坚定前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