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栏杆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来源:笔趣写作网 2.35W

篇一:生活中的栏杆

以栏杆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不得不承认它的很多功能给我们方便快捷。

去商店消费,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输入金额,指纹校对,支付成功;街边找一辆助动车,用星骑出行扫一扫,车子打开即可骑走;周围没有助力车,我们还可以点开滴滴出行、曹操出行,点一点,车子立马为我们服务……美团外卖、手机银行、高德地图、拼单购物、新闻资讯等app,真是一机在手,万事不愁。

但是,即便手机给我们带来方便,有人仍然喊出手机祸害,老爸就是其中一人,他把学生们的近视都怪罪于手机:“手机也没那么重要,不用手机也能过得好!”

前不久,爸爸的手机出了故障,送去维修。终于,他过上了“不用手机也能过”的日子。没了这位助手的帮助,他能过得习惯吗?

瞧,买早餐时,他拿的是百元大钞,店主耸耸肩,无法找零,他只能尴尬地等待熟人帮他解围;中午,朋友有事找他,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发了几十个消息也没人回,错过重要会议;晚上,老师在班级群里发通知,他没有收到,害得我登上黑板“光荣榜”;周末送我培训时,他只能在教室门口干坐几小时等我……

两天后,手机回来了,生活重归正常,他再也没说过那句“手机无用论”的话。平时,他总觉得不玩游戏,不发微信,不拍照片,手机对于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没那么重要。没想到,离开了手机,生活会这样不方便。

其实,手机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栏杆,给我们依靠。我们以为它没那么重要,但是没有它的日子,我们的生活并不美好。

篇二:消逝的“栏杆”

生活中,帮助过我们的人和物很多,他们犹如栏杆一样,让我们依靠。但我们并未在意他们的存在,只有等到他们消逝后,我们才会发现他们的重要性,这多少让人有些遗憾。

迈入紧张的初中生活,我们便进入了起早贪黑模式。每到高峰期,马路上滴滴巴巴的,挤满了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忙坏了交警,急坏了孩子,也愁坏了家长。这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方便、快捷的共享单车上下学。于是,每天早上出门,或者放学回家,抢一辆小黄车成了我们的习惯。

我和爸爸也是小黄车的追随者,甚至每个周末去兴趣班上课、外出郊游,它都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这几年来,我已经习惯了有小黄车的生活,从没有为出门担忧过,随时随地,即可骑走。有时遇上打不开锁的,我也会用“窍门”打开。我以为这样的方便一直会持续下去,可是……

经历了九十九天的超长寒假后,学校复课了。马路恢复了拥挤,交警恢复了忙碌,一切都似从前,但是我们常用的小黄车却不见了,这倒让我不习惯了。

我不死心,一条街一条街的找,然所有蓝色的停车位上都空空如也。无奈,我只好赶公交,却错过班次。选择打车去上课,车是打到了,可遇上堵车,上课还是迟到了。第二天,老爸起了大早送我去学校,这次倒没迟到,不过老爸堵在了返回路上。没了小黄车的日子真是让人懊恼。

小黄车到底去了哪里?打听后,才知道,一些没有素质的市民恶意损坏、丢弃、占用、甚至变卖,最后导致小黄车规模缩小。正好又遇上创建文明城市,破旧、乱摆放的小黄车就变成了“前浪”,“壮烈地死在沙滩上”。

小黄车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栏杆,它在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在意它有多重要,甚至还会粗暴对待;当小黄车消逝时,我们才明白它的重要性。可惜,是我们的不在意让它消逝,我羞愧这里面居然也有我。

其实,人生路上总有栏杆帮助我们前行,我们会习惯了那样的生活;可是人有时候也很奇怪,在的时候不珍惜,只有等到消逝了,才会明白它的重要性。

向消逝的小黄车致敬,感谢你一生的守候。

篇三:夕阳中的栏杆

落日的余晖洒下大地,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开放了。

家里的垃圾由我负责,每次饭后,我会按时将垃圾简单分类后丢进投放点。垃圾桶旁边有个老人,他会将垃圾重新分类,这倒给我们一个偷懒的理由,有时直接递给他。他麻利地伸手接过我手中的垃圾袋,我则掩住口鼻赶紧逃离。余光瞥见他小心地打开垃圾袋,用长钳翻着,把错误分类的垃圾捡出来重新放置。垃圾袋中的牛奶盒、废纸、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他则会放在角落的大袋里,估摸着是他自己回收了。

据说每天垃圾清运完后,老人还要清洗一遍垃圾桶,所以小区里的垃圾房倒是没有异味。我们也习惯了老人的帮助,不管在家有没有垃圾分类,到了垃圾桶前,老人准能给分类好。

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照亮了他瘦削的背影……

不久,小区改造了,垃圾投放点也从人工改成智能投放。高科技上岗,老人也功成身退,但是习惯老人帮助丢垃圾的我们却是状况百出。

走近垃圾桶,电子感应响起:“亲爱的居民,请自觉垃圾分类……”我刷了卡,点击显示屏,屏幕跳出垃圾投放选择页面:金属、塑料、纺织物、饮料瓶、纸类、玻璃,还有下一页……天呐,这么多!可是手中两只垃圾袋,我还得亲自分拣投放。

望着头顶那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监控,我只有打开垃圾袋,扑面而来的是令人作呕的味道,闷热的空气极快地扩散臭味。我捂着口鼻急速分拣:菜叶、骨头、剩饭---厨余垃圾,牛奶盒里的牛奶倒掉,吸管---其他垃圾,盒子再放可回收垃圾,黄蚬是什么垃圾?容我点点屏幕看看,哦,居然这是其他垃圾……

一袋垃圾处理完,我都怀疑我自己是否学过学校的垃圾分类知识,怎么这会都成了“纸上谈兵”了?

此时,我想到了他,那个帮助我们的老人。原来,垃圾分类这么烦琐;原来,我们的方便只是依赖于老人的帮助;原来,他的存在曾经如此重要……

其实,许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就像一道栏杆,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的依靠,也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篇四:学习的“栏杆”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会帮助我们,犹如栏杆,它保护我们行走中的安全。而那护卫我学习的栏杆便是他——A老师。

A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这些年来,我们也是小心谨慎。早自习不认真,写说明;午饭时讲话,写说明;考试不理想,写说明……在A老师的严厉管教下,我们也是中规中矩,常言道:名师出高徒,我们班的成绩自然是年级第一。

学习就这样继续着,我们也习惯了紧绷的生活。偶然的一次,老师因家中事物请假两周,代替他的是一位年轻的实习女老师。紧张的弦终于得到了放松,我们开始放飞自我,上课聊天,下课吵闹,作业不交,连考试纪律都没有了样。实习老师喊破嗓子,敲破桌子,也无法制止我们的任性,引来隔壁班同学的羡慕嫉妒恨……在没有“栏杆”的这些日子里,我们自由过了度。

暂时的放松让我们有种空前的愉悦,但是,过度的放纵换来的是惨痛的教训,我们班的成绩从第一跌落到谷底。

两周后,A老师回到课堂,整整一节课的教训叩问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老师不在时,我们读书都不会读了吗?是我们已经习惯于老师的监督?离开老师的监督,我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前行吗?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A老师已成为我们学习道路上的“栏杆”。正是A老师用他的严厉做成“栏杆”,将我们圈在栏杆中。我们习惯了努力、自律、上进的状态,没了“栏杆”的提醒,我们会无所适从。

我以为我的成绩是自己的天赋异禀,其实不过是“栏杆”在为我披荆斩棘……

篇五:以栏杆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唰唰……”用过的草稿纸已经堆满桌面,可我还是卡在这道几何题上。

对了,老师说过,当遇到难题时,可以借助辅助线,化复杂平面的图形为简单直观的,这样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可当我信心满满拿起尺子,却再次陷入困境。这辅助线……该怎么加?

话说进入几何课程学习后,变幻莫测的图形让我摸不着头脑:三角形、四边形、梯形、圆形、求证、解数据……各种题型层出不穷。奇怪的是每次老师上课讲过的我都懂,一轮到自己做作业那就一个头疼。

我尝试了老师常做的各种辅助线——中线、平分线、垂直线……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这辅助线依然没有让题目变得简单,甚至变得天花乱坠和魔法阵一样。最后当我硬着头皮去解题的时候,我证出了一堆无意义的线段,就是求不出a∥b。

第二天,大伙和我一样抱怨这些题目太难了不会做。老师敲敲桌子又再一次强调:“每次解题画辅助线,等我作完了,大家一看题目十分简单,问问就说都会,却从来不记我说辅助线需要从图形的性质和定理入手。完全习惯于我的帮助。这是把我当成辅助线了吗?”

一番教育后,老师又开始讲解如何去加辅助线,去画辅助线,去利用辅助线。这回,我们都细心去听,认真去理解。几道例题下来,我们豁然开朗。纷纷主动要求去做辅助线,看着这些所谓的难题被我们一条辅助线变得简单,我们都自豪极了。

其实,这些知识老师平时都讲过,只是我们没有在意,等到要独立完成时,却傻眼了。这次难题解不出,不是画辅助线的问题,是我们已经习惯于老师的辅助。他在讲解的时候,大家都没在意,习惯于他的帮助。等失去指导,那些没有弄懂的知识点全挤在一起,我们才发现其实什么也不会。

原来,是老师这条辅助线成为我们学习道路上的栏杆,让我们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独立,他引导我们化繁为简,帮我们顺利前行。

篇六:寝室里的栏杆

“砰!”一个花盆从宿舍四楼垂直落下,重重地摔在地上,望着一地的碎片,我们都懵了,幸好没有砸到人。

原来,没有“栏杆”的生活真的一团糟!

我们是住校生,也许是活力四射的年纪,学校出台许多“清规戒律”,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还有专人负责监督我们,就像走廊上那一米五高的栏杆,不会遮挡我们的视线,我们也别想轻易跨越。它只是将我们围在方方正正的宿舍里,对于它的存在,我们总是不以为然,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交集”。

而我身边还有另外一个“栏杆”,他就是我们的寝室长。每晚阅读时间,他会提醒我们不要说话,不过我不喜欢他指名道姓;每晚休息铃响后,他会催促大家赶紧睡觉,当然我不喜欢他的阴阳怪气;每天早起,他会摇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这更让我一肚子不爽……

一个学期下来,我们没少和他吵架,有时甚至想动手。不过和他一起久了,我们也就渐渐习惯了。不过为了“和平共处”,也只能“阳奉阴违”。有时候逼急了,也只用一句阴阳怪气的“习惯就好”,寻求自我安慰。

终于有一天,他因家里有事,请了两天的假。我们感觉自由了,没人打小报告了,晨起赖床了,午休不睡觉了,洗漱泼水狂欢了,然后寝室扣分了……

再然后,追逐嬉闹中,花架上的花盆莫名其妙地被我们挤到了栏杆外,我们闯祸了,被约谈话了……

寝室长在我们身边时,我们都没在意。寝室长不在时,才发现它的重要性。原来,他的提醒和阳台上的栏杆一样,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我们的依靠。

寝室长,你快回来……

篇七:时光里的栏杆

落日红霞,粉墙绿瓦,石板栏杆,淡饭粗茶……童年的往事早已成碎片,但时光总能将碎片重新编织。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因此儿时任性顽皮。我总爱光脚踩在那光滑青石板小道上,追赶小狗;攀上巷口的大树,逗弄树上几只新生小鸟;绕着房前屋后转悠,故意让奶奶寻不着。

每次放飞,我非得玩到太阳落山。此时,奶奶必定四处寻找,还会用带一口浓重的汤溪普通话吆喝:“吃饭喽!”我总捂着耳朵,假装没听见。若再喊几声,我便会躲到古树的后面。待她老人家寻远了,我会偷偷跟在她后头,她停下,我也停下,她张望,我也张望,她喊叫,我也模仿着张大嘴巴……惹得同伴哈哈大笑。等奶奶明白过来,会嗔怪我:“个小滑头,看我不剥了你的皮。”虽说话语有些恼怒,但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在他们的呵护中,我度过了一段自由又不放肆的稚童时期。

上了小学,我离开了老家。为了照顾我的饮食起居,爷爷奶奶也来到城里。每天放学,爷爷总是接过我的书包,递上早已准备的点心,我则是欢呼着冲向前方。爷爷的步伐要比我慢好几拍,我也只顾着边吃零食,边和同学嬉闹,哪里还听得进身后的“跑慢点,当心……”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不久,奶奶因腿部不适需要修养,于是他们回了老家。我以为没有他们的生活也无妨,没想到,习惯于他们照顾的我,第一次感觉生活的繁琐。

放学时,再也没有人给我背书包,送点心;吃饭时,低头族的爸爸妈妈只是沉浸在手机里,四周安静得可怕;周末,我还要奔波于各个培训班,随着课业的加重,兴趣班的数量也在增加……就这样,记忆中那曾经的空地、空地上的小鸟、古树与狗、还有那熟悉的身影,都藏进了岁月中。

“吃饭喽!”别样的普通话又带我飞回老家,那个曾经陪伴、呵护我的长辈,便是我成长路上的栏杆。它给我圈起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让我释放天性。而我从没有珍惜过,等失去栏杆的呵护后,我才知道他们对我很重要。

幸好,时光只是锁住了我的栏杆,锁不住我对栏杆的依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