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葬忠心1500字作文

来源:笔趣写作网 2.99W

《史记》记——  西汉有三杰,其一姓韩名信,乃大将军也。

热血葬忠心1500字

一本史记,承载千年历史,亦承载许多愁、许多泪,透过那泛黄单薄书页,画面却鲜明跃入眼前。为友人报行刺仇的高渐离,还是为扬君主斗志自刎的虞姬……相隔几十世纪的古事却近在眼前,甚至可伸手触碰。

韩信少年贫困,立志出人头地,受胯下之辱而不发。先是从了项梁,又属项羽,经萧何三荐一追,得以拜将。

将军踏入长乐宫的一刻或许早知此番有去无回,却终究越过那道门槛,也许他打心里希望这是一场真正的宴会吧?如他所料,也使人愿望落空。

“陛下命本宫杀你。”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多谢司马先生没在此处多费笔墨加以渲染,单凭想象便是如此一副场景,若是加以详细描写,恐怕难以承受。

君主刘邦,韩信最为信任的人,他甚至愿以热血换君主君临天下。为汉高祖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又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却未料到自己为陛下打下的一片江山点燃了导火线,正因他的功绩累累,汉高祖起了疑心,又加上他“点兵多多益善”,自是认为他有谋反之意,最终免不了被”满门抄斩”。无独有偶,这倒是和精忠报国的岳飞有的一比,宋高宗赐死岳飞的原因仅仅是“莫须有”——不需要理由,因为你太强了,朕担心你起兵造反。

然而历史自没有倒退的可能,痛惜归痛惜,也感谢司马先生记下这一笔,为当今世人敲响警钟,茫茫大千世界,最值得自己信任的,唯有自身罢了,人类都是自私的,第一时间考虑到的必是自己,更何况身畔人才辈出的汉高祖?区区一个韩信算得了什么?自然是保住自己的皇位更为重要,这江山就当做是你赠与我的礼物罢。乘为时不晚,磨灭害人的念头,也该有些防心了,人心叵测,那个近在眼前的人,或许远在天边。

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这部伟大的史学着作。此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着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愧鲁迅先生的称赞。隐藏在朴实无华文字底下的,实是无数个个性鲜明的灵魂。

初三:予璟

西汉时有文人,其姓司马字子长。着《史记》。

读《史记》,论淮阴侯生平,吾落下感慨万千。韩信是我最钦佩却也是最为之心痛的英雄人物之一。

难忘的自然是《淮阴侯列传》。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通劝韩信谋反,得来的却是此般回答。

“陛下呢?”

虞姬虞姬奈若何?他连那日垓下的项羽都不如,他甚至没有资格叹出这句,他一无所有。命该如此。

那日乌江边绯红的虞美人此刻却在韩将军一身素袍上绽开,将军终是后悔,为何没听从蒯通的提议。那抹难以发觉的弧度在嘴角舒展开,似嘲天下君终负有心人,又如讽自己一片衷心终是愚昧,最后还是连同子虚乌有的罪名被葬入尘土,烟消云散。

虽是国士无双,却忠心过了头,甚至忘了古往今来的真理——君主同臣下无论如何总不能平起平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却也不可无。这不,无意中便被狠狠算计一道,说来好笑,若是损命君主宝刀之下倒也无妨,这番却是被君主的妻子摆了一道。这自是心痛之处。

韩信韩信,正是他的“信”使君主起了疑心,刘邦是个怎样的人?刘邦,字季,生于沛县,曾任泗水亭长,当地有名“无赖”。其本身并无多大才能,幸得萧何、韩信、张良之辈为其出谋划策。若是有这等奇才,作为帝王自然先想到“谋反篡位”。怀着一点点私心,我倒希望韩信可以与蒯通互换身份,蒯通有造反之心而无造反之力反而没被赐死。我钦佩韩信的忠心耿耿,默默无闻为陛下打下江山,甚至坚定赴死。我惋惜他的忠心不二,踏入长乐宫的上一秒甚至还未曾念到这真是计谋。

君主只稀罕那大好河山,而非打下江山的“佳人”。“佳人”不如以涓涓热血,渲染这艳丽河山,见吾君临天下。

只可惜历史没有重来的机会,一代名将韩信,死其非所,实堪哀伤,只怜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若非要知其所以然,不如归去大汉,问那寒彻底的森森白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