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看见读后感1000字作文

来源:笔趣写作网 1.6W

媒体因何存在?抑或媒体的职责是什么?合上这本《看见》,脑海浮现的却是另外一部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讲述的也是媒体与群众、真相的关系,当时看完只是震撼,却对其中很多问题似懂非懂,媒体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媒体们所做的是“满足民众对事件的期待”,而写下这本书时仍是记者的柴静给出的答案和她书的书名一样,“媒体的职责就是‘看见’”,看见真相。

柴静看见读后感1000字作文

书里有一章,写柴静在药家鑫案结束后去采访药家鑫的家人和受害者家属。药家鑫案本身就是一个性质恶劣的案子,药家鑫自小成绩优异,进入了一个不错的大学,然而这样的他却从包里拿出刀,用冷静的六刀将素不相识的女孩张妙刺死。不久后,药家鑫被判处死刑,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案就此告一段落。读到这里,也无怪乎我会把这本《看见》同《我们与恶的距离》联系起来,在《距离》中,所有的情节也都从一个平日里与常人无异的男子李晓明闯进剧院,杀掉十余人的故事展开,而李晓明的结局也是被判处死刑,但由于民众情绪激动,李晓明最终死在了法院判决书上判处死刑的日期的八十多天前。而柴静做这段采访的原因是同事对她说的一段话,“宋打断我时说过:我知道张妙是无辜的,但你现在的疑问是,药家鑫为什么会这么想?我在告诉你这个。二十三岁的宋尝试着以他的人生经验去理解同龄的药家鑫,并不一定对,但他打断我,是觉得,如果带着强烈的预设和反感,你就没有办法真的认识这个人。也难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柴静的使命就是找到真相背后的真相。也正是因为她的采访我们才得以看见,那把刀并不是杀人案的凶器,真正的凶器是教育——偏激的、错误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隐藏的凶器,而只有找到凶器才能避免更多类似的悲剧。也正是读到这里我才懂得一些什么:媒体的职责不是对事实的煽情和鼓吹,而是“看见”,看见真相,而从什么样的高度与深度去探寻真相,决定了媒体的生命力的旺盛与否,没有厚度的事物,生命力也不可能旺盛。

写到这里再次翻了翻书,才发觉自己的可笑。这或许是一本很好的自传,但并不是一本严谨的新闻工作者该写的书,过多的文艺和煽情夹杂着它的厚度,几乎把我的感情吊着走。在查阅柴静的资料时,也看到了一些业界对她的争议和批评,大抵是指责她的采访和言论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性的态度和观点,而我现在才算是体会到一些。我们对待事物是那样的苛刻,希望看见最深处的真相,也期望媒体能够用理性带领我们找到真相,而当我们真正面对生活时——就像我面对这本书一样,却不知不觉摒弃了自己的理智和敏感。《距离》中说,观众是只有七岁智商的小孩,现在看来也并不荒谬。

“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柴静是这样做的,《距离》中的王律师也是这样做的,而此刻看完书的我,也只愿将目光打磨得更有锋芒,带着理性去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朗地生活在此时此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