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精选20篇)作文

来源:笔趣写作网 3.13W

篇一: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精选20篇)作文

百年前,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青年人也在寻找人生的渡口,他们是同学、同乡、挚友,是革命者、同路人,更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上最坚定的战友。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思政教师,此次《觅渡》观影活动,让我对常州三杰的故事更添了一份温度。那是个国家和个人命运血肉相连的波澜壮阔时代,回首百年历史,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们的们艰苦奋斗出来的。站在新时代的我们,沐浴着改革春风,唯有吾辈传承传播好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方能行远圆梦,创伟大复兴!

篇二: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在离瞿秋白故居不远处,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名为觅渡桥。觅渡二字,恰好概括了瞿秋白的一生,寻找光明的一生。正是因为有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和激励,人民才能不惧困难,不怕牺牲,秉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奋斗。我们应该倍加珍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为它们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篇三: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瞿秋白本可以成为一名作家、翻译家或者名医,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他另有所求,但又求而无获,甚至被人误会。他怎么会变节呢?他把所有的生命力量都倾注在国家民族的事业上。他牺牲了他的文学前途,牺牲他的美好年华,直至牺牲他的宝贵生命,但他也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寻到了一些方向和可能,这就足以让人们永远记住他。行刑前,瞿秋白高唱国际歌,盘腿而坐,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对死亡的畏惧,”觅渡”就是这样的一种悲壮的探索,瞿秋白不朽。

篇四: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觅渡觅渡,觅何处。“觅渡”一词,仿佛是革命先烈们一生的理想信念寻觅,他们从少年时候起就苦苦寻觅,为的就是找到通往新世界的“渡口”。即使旧中国早已经千疮百孔,但他们依旧坚定信仰,坚信新的中国即将来临,他们也甘愿为此牺牲所有。正如影片中恽代英所说:“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而如今作为新中国之青年,我们应昂首阔步,挺立潮头,秉承创新奋进,追求卓越成就,热忱参与社会进步,彰显才华逐梦华丽青春。

篇五: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生命短促,行色匆匆。在那段硝烟弥漫的时光里,无数个有名无名的生命为了“少年中国”孕育、成长献出了自己,“为衔春色上云梢”。瞿秋白,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当世著名的文人、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翻译家,为了救人民于水火,毅然以珠玉之身扑向黑暗。在他回忆缓缓展开的过程中,鲁迅、张太雷、恽代英、叶挺……一张张鲜活的脸、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的画面呈现在大家眼前,带我们回到过去,亲历新中国成长的曲折过程,更令我们感到眼前的和平美好来之不易。梁衡在《觅渡,觅渡,渡何处》中写道,“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曾经,觅渡桥上走过年轻的革命家,目送他们远去,却没有盼到他们回来。但如今的觅渡桥,将迎来更多年轻的生命,在来去匆匆之间,默默地积蓄发光发热的力量,继承先贤之志,将我们的少年中国建设的更好、更强!

篇六: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觅渡》这部教育片,让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是那群笃信笃行的前辈奠基了今日的美好生活。影片主人公是常州三杰——恽代英、张太雷和瞿秋白。作为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将信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能让中国开满鲜花,他们的友谊、爱情、才学、抱负让人动容,值得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反思自己、寻找自我。《觅渡》让信仰回归。

篇七: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今天我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觅渡》这部优秀的电影,我感受到“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青年革命家的心跳和温度,他们用实际行动点燃了革命的火种,照亮了中国的前进方向。觅渡,觅渡,渡何处?我想必将是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必将渡向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伟大复兴,中国必将拥有一个春暖花开的未来!

篇八: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观看一部红色影片,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在双节来临之际,我们附高工会组织全体师生共同观看电影《觅渡》,体会“常州三杰”的铮铮铁骨和家国情怀,感受血腥风中信仰、才情和品格的力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常州三杰”作为常州最宝贵的红色资源,他们身上超凡的时代担当和革命气节给我们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课。“觅渡”之渡,是渡人渡己,作为教师,只有亲身重温红色故事和感悟红色精神,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带领他们从革命先烈身上汲取的精神动力,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学生,这也是我们工会安排此次观影活动的初心。

篇九: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电影《觅渡》创造性地将三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的事迹以集体的形式搬上银幕。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从常州走出去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被称为“常州三杰”,因为他们牺牲时非常年轻,而被称为“永远的青年”。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在觅渡桥上秋白和太雷这对好朋友的身影,看到了怀念家乡红梅阁的秋白,看到了会亲手做溧阳扎肝的恽代英………这些历史人物,在电影里变得亲切而立体。他们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常州三杰,英雄豪杰,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革命理想,人生觅渡,为国家而奋,为国家而献。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以感人的故事为载体,以深刻的思想为内核,展现了常州三杰的革命风采和人生价值。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光辉和悲壮,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向常州三杰学习,向革命先烈致敬,为中国梦而奋斗!

篇十: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觅渡,觅渡,渡何处?——待到百年春暖花开处。

瞿秋白写下“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之路”,张太雷立下“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的誓言,恽代英对狱友说“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他们觅的是家国情怀,觅的是青春热血,觅的是时代担当。

以史为鉴,既然观看,自当反思。人生是一场觅渡,是一场追求心灵码头的旅程。新时代的我们是否也应该觅自己之“渡”,在时代潮流中争当先锋的鲜活血液,不断学习,迭代,更新,突破新世界。担青年之责,磷火虽小,仍可发光。他们的事迹、精神如漫漫长卷,无从下手,却划过历史,深入人心,又是不可缺少的历史转点,是国之骄、国之幸。

留昙花惊现的一刹,再留万世芬芳……

篇十一: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他是一个天生的文人,又像是一个上天派下来拯救文学的学者,作家、翻译家、治印家、医生……瞿秋白,一副看似柔弱的身躯,可身体里却藏着民族的英雄骨气。苍白的书生,本应该是手无缚鸡之力,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投入战斗,在全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时刻,他用自己的身躯和意志化成一把菜刀,一把和自身完全成为反比的菜刀,将自己投入了这个革命事业中去。

秋白先生被捕入狱,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敢为人先,大才大器,却锒铛入狱,最后时刻,他没有想过太多故事,只想在有限的时间把自己的话再告诉大家。他在临死前写了一篇《多余的话》,可是这真的是多余的吗?“哲人者,宁可舍弃事而成其心。”这或许就是对秋白先生最好的诠释。

什么是人生价值?在我们苦苦追问的时候,电影给了我们答案。秋白先生对祖国的贡献,乃至最后时刻的奉献是没法抹灭的,是有目共睹的,如果秋白先生今生之对得起一个人,那可能就是他的祖国吧!

篇十二: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观看完《觅渡》,我泪湿了眼眶。这部影片有力彰显了“共产党人以青春之己为舟,为民族复兴伟业觅渡”的精神内核。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应当传承“常州三杰”精神,追“磷火之光”、生“热爱之心”、渡“信仰之舟”,塑不朽生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篇十三: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觅渡,觅渡,觅革命之路,觅走向新中国之路,觅坚定信仰之路。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和生命的英雄事迹,深深触动了我,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扛起时代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忠诚、为民、为生、勤勉、担当。

篇十四: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叹着“常州三杰”非凡高尚的操守与乐观坚毅的革命情怀。时代的火炬交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应当继承“常州三杰”的精神衣钵,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敦本务实的优良品质,用实际行动践行“常州三杰”的可贵精神。

篇十五: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秋白先生说: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灵魂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直至生命最后,秋白先生依然保持着自己纯洁坚定的心。死亡,是另一种活。他的生命或许真的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只要春风吹过,就到处都是青青野草;只要春风吹过,到处都是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现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驱用自己的生命搭建的觅渡之桥,我们必将永记、珍惜,让觅渡之魂永驻,让觅渡精神永垂不朽!

篇十六: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观影《觅渡》后,感慨“常州三杰”跌荡、灿烂的人生。屏幕上的画面,揭示着他们一生最朴素、又扣动我心弦的一段段画面。少年自有少年强,少年当以梦为当下,即便不可居庙堂,也要奋力前行,尽情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何须等风来,迎风而去则壮也!满怀希望自会所向披靡。站在历史的觅渡桥边,再回首,总会感叹: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多少人的努力,成就了如今岁月沧桑又年轻的盛世!

篇十七: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是瞿秋白先生年少时站在觅渡桥上所说的话。它既包含了瞿先生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与哀愁,更寄托着他对祖国崛起的期待和不惧生死的抗争精神。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中是无尽的震撼与敬佩。多少年的磋磨,都没能磨灭他心中的信仰与希望,反而更坚定了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和对党的信仰。瞿秋白甘于奉献、舍己为公、忠贞爱国的精神,影响着我们后世每一个人。他,是革命先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的人,我们怎能不敬佩他呢?

篇十八: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电影中有一段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在觅渡桥上看烟花的画面,展示了“常州三杰”与家乡的羁绊,为家国的忧虑。“觅渡”不光是一座桥的名字,更是为国为民求出路,背井离乡青年人的坚定信念。他们将家国命运和个人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植于心、铸于魂。因此我们更要明白“无国无以为家,无家不能成国”家国一体的道理,传承爱国之志,不断涵养自己的爱国情感与理想信念。

篇十九: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是瞿秋白先生从容赴死的一幕,他安详地坐在花丛中,仿佛长久地睡去一样。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赋予了电影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忍不住流下眼泪。觅渡觅渡,“觅”的是革命先辈对中国未来的希望,“觅”的是革命先辈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渴望;“渡”的是中国人,“渡”的是让中国人挺起腰板,不再受外国欺凌,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每个青年人都应该去观看这部电影,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遗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中国梦而奋斗!

篇二十:电影觅渡观后感教师

电影《觅渡》不仅是一部历史电影,也是一部思想电影。它让我们看到了“常州三杰”的革命理想和人生觅渡,也让我们思考了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观影过程中,我深受感动,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光辉和悲壮,也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对自己的信仰和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