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范文(精选6篇)作文

来源:笔趣写作网 8.01K

篇一: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范文

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范文(精选6篇)作文

新思维谋划智慧校园新篇章

摘要:____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2009年在教育综合改革中整合3所小学迁址新建,彼时,学校面临着三座“大山”——上级主管的高要求,人民群众的满腹不满,教师人心不稳定。在此形势下,____市实验小学大力提升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出了一条“实小”独有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把学校建设成富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指尖校园

一、问题与挑战

____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是一所市直小学。2009年,____市实验小学在教育综合改革中迁址新建,先后合并了琼师附小、端里、尚智三所小学。学校坐落于美丽的万泉河畔,校园占地面积75亩,校舍建筑面积20479平方米,绿化面积22880平方米,活动场地、硬板化庭院15939平方米,现有教学班85个,在校生4570人,教师253名,其中拔尖人才2人,高层次人才9人,省级骨干教师17人,市级骨干教师36人,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3人,一级教师69人,研究生3人,本科147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拥有5G同步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教室、微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游泳馆、国学讲堂室、3D打印教室、数字书法教室、多功能录播室等。经过34年的发展,____市实验小学如今已经成为一所“管理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设备领先、教学质量一流、育人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的标准化、现代化学校。

然而,在搬迁整合之初,辖区群众十分抵触____市实验小学。一是校址偏远,路途不畅通,交通十分不便;二是周边是郊区农村,家庭教育缺乏;三是搬迁经费投入不够,除三栋新的教学大楼外,所有的硬件都没有及时投入;四是师资力量不足,整合四所小学是合并两所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师来自不同水准的学校,年龄老化,教学理念、行为、管理方法陈旧,中层领导年龄偏大,纷纷辞职,给管理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当时的____市实验小学面临着三座“大山”——上级主管的高要求,人民群众的满腹不满,教师人心不稳定。

在此形势下,____市实验小学结合自身的发展历程和搬迁整合的现状,确定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营造“学校管理科学、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主成长、家长主动参与”的教育生态,培养“德艺双馨、学创俱能、身心两健、个性阳光活泼”的现代小学生,造就研究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富有特色的数字化学校。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多年来,____市实验小学逐步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围绕“智慧校园建设”这一主题,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管理、注重实效、融合创新”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软硬件建设和资源共享、信息化教学融合支撑体系建设,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拓展提升,使互联网+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____市实验小学成立了信息技术指导中心,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使学校信息化驶入了快车道。

(一)新起点推进信息化建设新高度

1、____市实验小学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均配置86寸希沃交互式教学一体机、壁挂式实物展台、组合绿板一套,在千兆光纤入校园及校局域网已经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全部教室、办公室及功能室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方便教师移动端电子设备的使用,构建信息化教学无障碍校园格局,教师只需在办公室或家里安装希沃授课助手软件,教学课件及资源可通过网络传输到任何一间教室交互式一体机,方便多班教学,打破传统的携带U盘拷贝,既节省了时间又使教室一体机免遭病毒攻击,实现“宽带网络通”,信息传输进入“高速公路”。

2、____市实验小学建设录播教室,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帮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着重大意义。录播教室为录制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专业化的数字化摄录平台,可以高质量地全面记录教学活动全过程,满足了公开课、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的视频制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估、自我检视和反思,利于教师之间相互评课、议课,促进了教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的深度和力度。学生可以不限时空地在线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课后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录播教室的教师课堂实录活动,为学校发展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

3、为促进墨香校园的建设,2021年____市实验小学建设了一间约300平米的数字书法教室,73个座位既能满足平时的写字课教学又能给课后服务书法社团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优质的教育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数字信息化摹贴、临帖,使传统书法教学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让大书法家走进学校,跟学生实现一对一教学。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临摹电子字帖和碑帖,又能鉴赏高清书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素养,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并通过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____市实验小学当下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点。首先是建立全员培养长效机制,本着“普及兼顾提高,应用兼顾开发”的原则,通过外出学习、全员培训、集体讲解、教师互学、能者为师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做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目前,____市实验小学200多名教师可以熟练运用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结合交互式一体机进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及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其次是建立优化课堂教学长效机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____市实验小学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擂台赛、教学能手大赛、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以赛代训、以赛促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5、构建特色教学资源库,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师们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____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研、备课活动。同时,____市实验小学还组建了校本资源库:一是借助优酷视频网站建立学校官方视频账号,收集、整理和发布学校优秀课堂实录、说课、微课、学生讲故事等视频资源;二是借助网络云盘保存学校优秀教案、课例、课件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充分发挥了数字资源共享的优势,满足全校教师方便、快捷、高效地使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6、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建设方式,____市实验小学可以跨时空对学校食堂进行集中统一的视频监管,随时随地查看食堂的监控画面,无论是仓库、后厨操作间、用餐大厅,均可自由切换完成巡查,这些摄像头对不当行为进行抓拍识别,包括未戴口罩、未戴帽子、未戴手套等情况,均会将分析结果上传至平台,同时进行相关的预警提醒,全智能的数据处理,不仅能帮助学校减少监管工作量,还能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全天候全时间段无死角监管。

(二)创新教育服务模式——“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指尖教务”

____市实验小学“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囊括了图书管理等几大模块,将大数据应用于学校信息化管理和教育服务中,不仅有利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还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与效果。

1、图书管理与阅读平台

学校图书馆配置了图书管理系统,便于图书借阅管理、新书录入和图书库存管理。管理员可导出借阅记录等各类图书数据,大数据分析学生借阅喜好,不仅利于了解学生需求,更新藏书,还可将分析结果上传至教务处,便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家长可在阅读平台上查看孩子日常借阅记录、借书时长和每本书借阅次数等,了解孩子在校阅读和借阅情况,在孩子借书即将超时的时候,提醒孩子还书或续借。

学生阅读平台还提供每学期借阅排行榜、热门书籍排行榜等功能,激励孩子们积极读书、读好书。

2、成绩管理

成绩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精准及时的成绩分析对衡量学生、班级、年级、学校整体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评卷教师将考试成绩录入成绩管理系统,系统即时分析数据。教导处可查看全校成绩分析情况,并导出数据表格存档;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查看任教班级和学生数据;家长和学生也可查看个人成绩及历史成绩分析数据。

成绩录入分析功能使教师可以从传统的统计、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冗杂、重复的数据输入经大数据分析,更加科学有效,真正实现了信息化应用为教师减负。

3、师生请假与因病缺勤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中国,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____市实验小学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服务保障,在校园入口安装智能红外人脸测温仪,师生体温情况实时传输至“因病缺勤”系统,校领导和校医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到发热学生所在班级、年龄、性别、联系电话、在校内或校外以及当天上、下午的体温情况。同时,平台进行日统计及周统计,显示发热追踪情况,使校领导更加精准掌握师生健康动态,依托平台服务一网通办,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咨询办,以“远距离、不接触”最大限度隔离病毒的传播。

4、教师考勤

教师到校后通过人脸识别考勤机实现非接触式打卡,考勤机将数据实时传输至考勤系统。校领导可通过平台查看和导出全校教师考勤数据,直观高效地了解到全体教师的考勤情况,助力学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5、维修报修

学校指尖维修报修系统操作简便,支持上传图片,留言和跟进维修状态。教师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后,可打开平台随时报修。报修信息将推送至后勤处和通知维修人员。维修人员能尽快掌握报修信息,并及时汇报维修进度。后勤处可定期导出维修数据,分析学校各类设备使用情况。

6、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系统可及时快捷地发布学校的通知信息,支持图片上传。还可查看发布通知的已阅读人数和统计数据,对未读的家长或教师进行二次通知或提醒。收到通知的教师或家长可以在通知信息下进行留言。通知公告系统的应用能确保每位教师或家长都能收到通知,也避免了传统微信群通知中因滚屏回复“收到”带来大量的垃圾信息及冲掉有效信息的情况。

(三)科技社团护航学生个性化成长

1、创意编程,智慧生活。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启智增慧,提升智育水平,发展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____市实验小学在三、四、五年级中开设编程社团。

____市实验小学自主编制编程社团校本教材,贴近学生生活,以真实问题驱动,融合跨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意识。

今年,吉秋老师主持的市级小课题《贴近生活的小学编程教学策略——以编程猫为例》顺利结题。编程社团的指导教师们以课题为引领,以研究促发展,探索出了“贴近生活、激活创意→设计场景、制定规则→支架学习、编程实现→头脑风暴、创意升级→交流分享、创意融合”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激活编程创作源泉,提高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____市实验小学编程社团的学生积极参加____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今年截至9月份共获得省一等奖7人次,省二、三等奖十几人次。学生的参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涵盖党史主题、科学主题、冬奥主题、中华诗词,还关注郑州水灾等热点事件。

2、智能驾驶,触摸未来。____市实验小学今年5月初起开设了智能驾驶社团,招收有编程基础的学生开展人工智能学习。智能驾驶社团目前共有7辆无人车,12名学生。学生从认识车辆结构入门,逐步认识人工智能部件,编程控制无人车实现智能驾驶。

5月22日,智能驾驶社团的学生参加“____省2021-2022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同时,3支参赛队伍均被选送参加“2021-2022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荣获三等奖。

三、实践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淀,____市实验小学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整体提升,已成为当地的窗口学校。

近几年来,____市实验小学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国家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德育教育示范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美育示范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等国家级奖项十多个,获“____省校本培训工作示范学校”“____省规范化学校”“____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____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____省中小学美育示范学校”等省级、市级多项奖项。

上学期,____市实验小学共有32名参与第二十九届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活动,参赛项目有课件、微课、纪录片等,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信息科技等,如音乐科蒙秀丽老师的《海德薇格主题》课件、英语科林晓莹老师的《外研版三起四年级下册Module3Unit2OnMondayI’llgoswimming》课件、美术科陈星彤老师的《图形拼接》微课、信息技术科梁钰桂老师的《武术进校园成果汇报展》纪录片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____市实验小学培养出了一支研究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成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如:____省小学卓越校长谭明工作室、____市卓越校长谭明工作室、黄婷婷名师工作室、孙振华名师工作室、符燕名师工作室、马振儒名师工作室。此外____市实验小学还申请了多个省市级课题,如杨昌桦副校长主持的市课题《小学语文高段基于学生语感提升的朗读指导策略的研究》、黄婷婷教导主持的省课题《小学生全息习作序列训练研究》及市课题《小学语文高段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等1个省级推广应用课题及17个市级课题。

四、展信息化之翼,创教育共享新生态

信息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变革。____市实验小学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电子教务管理、电子校务管理、科研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达到信息化增值服务的目的。____市实验小学将继续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一步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实现学校的智慧运行。

篇二: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范文

数字化改造升级下司法鉴定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摘要: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与现代学徒制深度融合的当下,结合____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基于传统鉴定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将司法鉴定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从大一开始,依照学生兴趣和能力点选择专业方向,从熟练行业工作完成基本工作内容,到毕业就能胜任司鉴从业合适岗位,保证人才培养到人才输出的道路通畅,“教学-科研-办案-实习基地”一体化协调发展,将“大数据业务流”和“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将工学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应用在司法鉴定专业,并完成从0到2。0的数字化转型,验证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的数字课堂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不断迭代创新,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司法鉴定办案系统与鉴定专业现代学徒制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现代学徒制;教学研用一体化

一、司法鉴定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困境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不明确,片面追求大而全。既要求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又要拓宽专业面,要求学生有广泛的适应性,培养复合人才,导致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专业课的门类和学时偏少。据调查我校2015年之前三年制的司法鉴定技术专业所实施的教学计划,必修课为23门,共计1000学时左右。其中基础课为21门,900学时左右,占90%,专业技能课为2门,100学时左右,占10%。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性教学薄弱,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未予以应有的重视,混淆了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差别。人才规格的模糊性导致实践教学的不足,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师优势、教学资源不突出

传统教学仍然是大部分教师最习惯采用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填鸭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被动听课。课堂上教师单向传输知识和技能,容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复制成功创新能力,较难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此外,单纯的课堂讲授也难以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讲授学时偏多,实验实践学时偏少,互动教学少。不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动手能力晋升专业基础知识。由于受教学条件限制,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融合的方法使用较少,贴近实际的司法鉴定技术检验鉴定的模拟训练有限。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难以满足培养新时期司法鉴定技术鉴定人才的需求。

(三)教师对数字转型时代了解不够,教学缺乏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已经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少教师习惯性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然后选组长作为代表汇总小组结论,最后由教师简单点评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注重形式,而不侧重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要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付出更多的实践活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和学习主角,如何在课堂中打造现代数字化课堂,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型更进一步地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是教师教学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

司法鉴定技术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司法鉴定技术的知识更新是很快的,而司法鉴定技术教学内容却因种种原因,案例更新却较慢,陈旧和老化,与司法鉴定技术实践脱节,跟不上司法鉴定工作发展步伐,把原本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司法鉴定工作的教学,变成了纯知识讲授和课堂说教式教学,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与司法鉴定工作实践之间的脱节,以至于学生毕业到鉴定机构后,反映在学校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司法鉴定工作有较大差距,鉴定机构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差。

(五)专业师资队伍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教师理论联系实践不够,深入基层锻炼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少。在“互联网+”框架下,学生管理更要与时俱进,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软件进行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因此,教师队伍信息化培训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积极了解学习现代化教师手段,在掌握基本信息化软件操作的前提下,主动向专业化软件应用迈进,增强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归类、信息挖掘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寻找信息化路径。其次,要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定期对教师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安全化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二、数字化转型1。0时代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核心概念

1、以国家思想为指导,构建“真师傅”模型,形成现代学徒制基础

201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作为我省唯一的司法鉴定专业,早在专业自2012年成立招生以来,一直借助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实际办案人(鉴定人)作为师傅,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以真实案件资源激发专业学生学习兴趣。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大会议精神,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试点,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结合司法部以及____省司法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鉴定人评审任命要求,以司法鉴定机构的技术与服务及公安机关刑事技术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司法鉴定专业实战技能与持续学习能力为目标,不断地从司法鉴定中心选派司法鉴定专家作为“真师傅”辅助开展学徒制教学工作。此类鉴定专家是既具备职业教育教师的“理论型”素质特点,同时也具备社会服务、技术服务等“技能型”基本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有法”全部参与成员既是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也是司法鉴定专业的教师,开展鉴定业务的同时兼顾司法鉴定专业教学任务。在业务中,实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服务于教学,切实做好专业与行业进行融合;引导学生以实际案件办理程序、动手实践操作、结果导出为中心,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原则,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办案能力及操作能力,特别是在进行司法鉴定、刑事技术侦查过程的专业操作中,与“真师傅”协同一致进行专业操作,从中学会基本的独立办案和动手实践,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能力及职业基础。

2、以学生为中心,巧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转型优势

结合当前____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步入基于传统IT架构信息化管理的数字化转型1。0时代。在原有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教学模式基础上,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学员信息录入,课程信息化管理,配套安排学徒制课程、专业教学与实习实践,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整合至网络平台,达到师生间充分交流,实现提高教学实训的效果。

(二)以实践促理论,以创作促教学之践行

1、强化实践育人,打造“真案件”的实训,提高实战技术技能水平

围绕实际岗位业务需求,完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司法鉴定中心业务开展的“真案真做”的实训模式。学院2007年年底申办成立“____公平司法鉴定中心”以来,承接案件近数万起,有着丰富的实战案例,在经过案件信息特殊化处理后,由鉴定专业教师(师傅,也是鉴定人)进行指导,在培育的过程中以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学习、训练的内容,务求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之内,掌握基本的办案手续、现场勘查、检验检材样本、鉴定意见书写作等实际业务流程。司法鉴定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从大一开始指引学生依照兴趣选择声像类、法医临床类或者物证类为未来主要从业方向,大二能够作为行业熟练工作人员完成基本工作内容,大三毕业就能够前往合作实训企业的合适岗位,保证人才培养到人才输出的道路通畅。

2、“大数据业务流”平台规范业务管理体系

司法鉴定中心自2015年起,就试行司法鉴定案件从委托到集中管理全部线上平台操作。例如:在移动端搭建了“补充材料提交”模块。明确需要委托人补充鉴定材料的,案件管理人只需通过移动端里的该模块提起审批流,一键就能通知到案件委托人,超过时间未能接收督办反馈的,自动流转至鉴定部门负责人进行敦促。同时,要求委托人在规定期限内在办案办公平台完成补充材料,若逾期未能补充完毕的,委托人需在线提交原因说明由部门负责人审批抄送鉴定人,鉴定人持续跟踪。这一做法不仅将司法鉴定人员从繁琐的辅助性事务中脱离出来,也催办各案加快实施鉴定流转程序,缩短平均鉴定周期,为当事人尽快拿到鉴定结果创造条件。

三、数字化转型2。0时代

(一)构建“大数据业务流+现代学徒制”双模式核心概念的界定

为实现全员数据化、信息化,司法鉴定、法律、公安、信息化专家教师,在校生、优秀毕业生、实习生以及友好合作公检法司等系统的专业岗位领导及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整合专业岗位业务每个环节,保证“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数据追踪;“教学-科研-办案-实习基地”一体化协调发展,在全员共同努力下,将“大数据业务流”和“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主要深入探讨司法鉴定专业“现代学徒制”在数字化转型2。0的背景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的数字课堂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不断迭代创新,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推进融合,提升教育信息网络数字化基础环境

1、业务与数字化融合,保证“真数据”资源传递,搭建信息化平台

司法鉴定专业改变传统的以书面为主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信息化素养,保证全员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让信息化渗透在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建立数字化学生学徒档案、师傅鉴定人档案、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等数据资源,以网络优质课、网络精品开放课为地基,搭建专业课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大数据下的“摩天大楼”。同时,完善司法鉴定案件或相关刑事技术等业务的真实业务流程数字化,保证每一步办案环节,随时数字签名,每一次案件办理业务数据流转清晰直观,每一份意见书附上二维码,委托方随时可查。

全部数据真实可靠,为____省其他家鉴定机构、检察机关、公安办案机关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推广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2、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鉴定中心与专业“真融合”,疏通业务脉络

司法鉴定专业教师、学生借助司法鉴定中心“大数据业务流”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优化司法鉴定学科结构、丰富学科内涵,使专业再聚焦和优化,学院、鉴定企业从人才培养、师资教育、实习实训、推荐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校企联手共同培养符合法治社会需求司法服务人才,做到多维融合,真正的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切实提升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____自由贸易港的发展。

3、实务科研相结合,提出“真实效”的建议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现阶段自贸港建设的特色,以及学院转型升级的际遇。充分和实务部门沟通业务经验,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任务,如和____省公安厅技术处业务沟通,制定视频侦查实训室建设方案,充分融合视频电子数据特点,在提取、解构、分析处着手,从源头保证案件办理的制度合规,将视频中的图像和声纹分开比对,保证案件多角度还原;和____市技侦大队合作开发手机、硬盘等电子数据鉴定真伪,可以信息分析采样等业务项目,提升电信诈骗等案件的破案率;向____省科技厅、教育厅申请____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基于区块链的司法存证”,解决现阶段证据链条易篡改的问题,保证三方互认,实现数据固定有效性;

在这样的模式下,“师傅们”能够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学徒们”能够了解行业前沿技术,最终真正的解决实务部门的实际问题,提升全员的科研素养。

四、应用情况

(一)重思想教育建设,人才质量迅速提升

结合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与实践,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视野等综合竞争力,人才培养的社会声誉持续提升。在教学中,思想教育放在重点,内部加强政治学习。司法鉴定专业共培养毕业生千余人,300余名思想政治过硬的毕业生进入公检法系统、____各司法鉴定中心、广东、浙江等地多家业内知名司法鉴定机构从业。就业率从2012年的44%增至2017-2021年的90%。

(二)教学内涵升级,教学手段变多样

理实结合的教学手段: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实施过程主要基于理论、方式或手段的研究,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师傅传帮带的方式,结合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真案真做(现场教学),配套先进的实训设备及实训场所培育现代化高技能人才。

教学方法协同并用:由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师徒制教学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实践训练、现场教学、讨论式、问题导向、启发式等转换;教学手段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一体化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理论课堂,向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践操作的教学地点模拟职场转换。

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问题导向等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不拘泥于课堂而早期接触实践的学习需要。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进行小组讨论,课外独立调查研究,撰写司法鉴定意见书,提高了教与学的有效性。

考核方法多元化:考核方法由传统的以试卷分数评价知识积累数量转变为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性考核。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如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实验能力;对专业课程,则要重点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师生科研潜力被激发

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学生自项目开设以来,从书本走进工作亲身参与____公平司法鉴定中心历年资质认定、能力验证、测量审核。

协同专业教师参加全国性专业竞赛荣获2020年荣获第三届“宋慈杯”优秀司法鉴定文书三等奖;2021年刑侦“瑞源杯”手印鉴定技能大赛优胜奖;2021年3月,获得由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庭科学学院、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弘德网法庭科学技能测试中心(FSSTC)联合举办的《法庭科学技能测试暨第一期“瑞源杯”文件检验技能大赛》三等奖等。

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2021年由____省教育厅、____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____赛区竞赛荣获铜奖;《电子签名结合心理分析小程序》项目获得________职业学院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四)筑牢安全体系,注重信息安全保障、数据平台迭代,示范影响愈深远

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科研-办案-实习基地”一体化信息数据服务平台不断更新发展,专业教学与业务开展工作信息化高效实施。

教师从事司法鉴定专业教学的热情得到激发。专业教师100%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或定期为专业学生作专题讲座。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现代师徒制”、“校企双聘、双岗双薪、低职高聘”等核心理念与实践经验,符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现代职教理念,将对司法鉴定专业及我省高职院校的改革产生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成果实施后,引起省内外高职院校的高度关注,先后有10余所院校前来考察交流。司法鉴定专业师徒制改革的一些举措和成功经验获得采用和推广,惠及2万余名学生。

推进了司法鉴定专业和司法鉴定中心信息化建设,创建了自贸港司法鉴定服务品牌。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司法鉴定办案系统与鉴定专业现代学徒制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今后将继续积极推进司法鉴定案件流程办理信息化建设,创新司法鉴定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司法鉴定服务能力,为全省乃至全国输送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

五、展望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紧密聚焦在新时代背景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我们认为,现有所施行的数字化转型2。0已经比原有的大数据时代更贴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实践中发现我们教师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的优势,以行动为导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职业发展,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篇三: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范文

“TD-SL”模式:“双减”下的智慧学习

摘要:教育数字化是国家战略,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____市____中学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在“双减”大前提下探究“TD-SL”模式,推行任务驱动下的智慧学习模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智慧学习;智慧课堂;双减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快速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教育水平必须优先做好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改革,思想改革先行,模式创新为重。____市____中学这所农村薄弱完全中学重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重视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质量,用“TD-SL”模式来推行数字化教学转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问题与挑战

中小学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为思想认识落后于技术发展,没有适用于大多数学校的应用模式。

(一)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战略。

____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推行教育数字化是国家战略,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教技〔2018〕6号文件)则是其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根据____大精神,依托改文件切实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

(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

中国高校慕课(MOOC)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跨校际平台以及各高校的慕课平台。同样,线上数字化的职业与技能培训已经成了主流。

相对比而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由学生主导的、主动运用的信息化学习,目前还不是主流。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端的数字化学习滞后呢?主要是观念和思想滞后,没有认识到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育发展、对教育支撑国家发展起到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小学校际间发展不平衡。

北京五中等名校校园智慧教学(学习)系统有力的支撑了学校教学与学习活动,但大多数学校校园平台建设与学生校园利用互联网终端自主、互助学习的条件尚不具备。

(四)疫情前后线上线下教学存在断层现象。

疫情引起的线上线下教学是割裂和断层的:让学生线上学习,学生就是数字化学习的“高手”了;校园学习,学生端的“数字化”手段的“开关”一下子就关闭了——学生成了被摆布的对象。

(五)“双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课下辅导需要信息化抓手。

“双减”需要将课内课下融合起来,课内课下都要有数字化学习参与,甚至数字化学习应该成为主要形态,尤其是课下学习需更要具备自主能力。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学生的课下辅导、自主学习是缺少辅助手段的——家庭基本上不具有全科辅导能力。只有学生养成数字化的学习习惯,形成必备的学习能力,自主式、定向式、自助餐式、个性化的的学习才能成为现实。遗憾的是,这个理想并未实现。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用“TD-SL”模式来推行数字化教学转型,这是适用于中小学各学段的、各学科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其实,这种模式与其说这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不如说是一种教学与学习的思想与意识。

(一)“TD-SL”学习模式的概念界定。

“TD-SL”模式,即任务驱动的智慧学习模式,由“任务驱动”(任务驱动Task-driven,简称“TD”)和“智慧学习”(智慧学习Smartlearning,简称“SL”)两个要素构成。

“智慧学习”是扩大了的智慧课堂,强调课前课中课后一体、线上线下结合,学生借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搜索、各种学习类APP等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社交类APP进行远程交流、讨论、点拨、微课讲解,促进合作学习,它是信息化时代学习的新样态。

任务驱动是在项目任务式学习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与高中语文新课标所提出来的“任务群”概念是相一致的,并且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任务驱动学习(教学)法”和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型学习(教学)法”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学习始终要有明确的项目任务。目标明确,学习更会围绕主线进行,注意、意志等心理品质能得到加强,学习的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概括来说,一切受明确而具体的项目任务驱动、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学习模式都是“TD-SL”学习模式。

“TD-SL”模式是华南师范大学陈品德先生提出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简称“PO-SC”模式)[陈品德,任东丽。智慧课堂的实施策略与行动路线——结合若干真实案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9(12):3-9+17。]的普及版,是翻转课堂的升级版,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高效课堂的常规样态,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双减下包括课下辅导在内的全时态学习的进行。

(二)“TD-SL”学习模式能实现双减下教育数字化转型。

1、“双减”对于学习者的目的:提高学业水平质量。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提出:“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要依托数字化策略,所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2、“TD”——任务驱动,能促进学生关注学习任务与学习质量。

任务驱动有助于以终为始“理解”式的“逆向”学习。维金斯认为,课程设计或教学设计应该是“逆向的”,应该是由结果导出而非由内容导出。维金斯还认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学习成绩、教学与学习行为的有机关联会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这也正是逆向设计要实现的目的。”“逆向设计可被看成有目的的任务分析,即预先设定有一个任务要完成。其实,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是为了学生学习过程流畅而高效,学习又何尝不是始于任务呢?明确且具有驱动作用的任务、完成任务效果的明确而清晰的目标,在需求、动机、态度等方面促进学生学习。

3、“SL”——智慧学习,能为学生学习搭建“支架”。

维果茨基的支架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分为搭建支架、进入情境、进行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过程。我们对支架理论进行如下发展:

(1)支架。维果茨基认为的“支架”,是“围绕当前的任务,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的概念框架”。我们认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支撑学习的各种资源、已有的“图示”(皮亚杰语)等,都是学生的支架。

(2)学生中心论。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师生同为中心的混合式中心论应该更符合实际。

教学与课程设计是教师根据学情主导的,驱动性的任务、预期的目标、内容的安排、活动的设置、嵌入式的评价标准等,学生是暗的中心,教师是明的中心,这些内容都是提供给学生的支架。

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学习中,教师提供、指导学生寻找、运用、积累各类支架,并规范建模与范例[胡忠礼,刘冬云。建模与范例: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J]。中学语文,2022(22):80-82。],学生是主中心,教师是提供支架的监督、引领、促进、指导和帮助的中心。

任务驱动和支架提供,需要教师和学生协作完成。

(3)智慧学习。数字化技术和资源是支架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智慧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解决方案。

4、“TD-SL”模式能有效实现“双减”的育人目标。

任务驱动使学生更关注学习和自身提高,成就动机更强,而智慧学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二者共同为终身学习的人才、终身学习的社会奠定基础。这,也是“双减”的育人目标。

(三)数字化转型实施的案例一:“TD-SL”的四步模式能促进“双减”实现目标——以《必修下戏剧单元群文阅读》为例。

具体的模式如下:

1、课前学案导学。

导学案就是具体的项目任务,具有导向和驱动作用。而具体的设置内容,又有大量的数字化元素,是智慧学习的具体体现。导学案就是支架,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赋能、教师与同学远程支持的方式,将课下变成课堂,实现教学评一体、学评测一体、读写评一体。导学案以练习册为主要内容,附加如下信息要素:

(1)周末,扫码学习戏剧知识微课,并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发到微信群内:

(2)周末,利用《腾讯视频》或百度搜索引擎等搜索相关戏剧视频或电影网址,并发到微信群内,如:

《窦娥冤》电影网址:

自主检索本题材的京剧、地方戏曲、话剧等视频,共享到群内。

(3)周末,自主网络搜索3篇戏剧作品的全本以及相应的介绍与分析文章,发到微信群共享。

(4)周末,结合《同步练习》,用《迅捷图画》网页版制作3篇戏剧作品(节选)的思维导图。

(5)周末遇到疑难,可使用《小猿搜题》、《作业帮》等辅助学习,或用微信向同学老师请教。老师可以通过上传微课等方式对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实现陪伴式、全程化教与学。

(4)学生完成学案,上传到《七天学堂》上;教师批阅,生成电子成绩分析表。学生查阅分析表和教师上传的答案,课前完成自评和答案订正、问题整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合作探究。

分组探究导学案,解决问题,归纳未解问题。

3、课中展示答疑

教师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用《101教育PPT》的投屏功能或用《七天网络》展示学生的答案与成绩分析,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建模与答题流程建模、答题格式建模,归结并记忆经典范例。

4、课中归纳“建模+范例”。

整理、修改已有的建模成果,保存在《微信-微云》或其他平台上。

(四)数字化转型实施的案例二:用企业微信推行“双减”的智慧学习。

企业微信具有广泛性和熟悉性的特点,因此可以作为智慧学习的平台,可以在直播功能、问卷调查、用“问卷星”考试、成绩量化分析、问题解决、资源提供、课堂教学等领域实现“双减”下任务驱动的智慧学习。具体内容详见论文《企业微信:双减智慧学习的助力器》:

(五)数字化转型实施的案例三:用信息技术实现班级管理全域化。

数字化管理手段能够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能在纪律建设、学习建设、文化建设、家校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具体内容详见论文《班级自主管理,数字技术先行》:

(六)数字化转型实施的案例四:IRobotQ3D虚拟机器人课程的开设

“双减”背景下,为了实现减负提质,既要做减法,又要做加法。为减去采购实体机器人的成本支出,增加农村中学生学习机器人课程的机会。学校通过开设IRobotQ3D虚拟机器人课程,让教师提供项目式学习支架,以任务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相关内容详见论文《“双减”下的IRobotQ3D虚拟机器人教学实践研究——以“萌萌探险记”项目化学习为例》:

三、实践成效

____市____中学教育数字化教研成果稳居____所有学校的前3名,甚至第1名,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用课题研究带动教研。

(二)论文、赛课、课例、课件等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____中学2018-2020年度有关数字化的教研成果8项,2021-2022年度106项,合计114项,具体为:国家发明奖1项,论文发表9篇,国家级奖19项,省级奖(省教育厅、省教培院)43项,____市奖42项。具体内容,请查看“腾讯微云”的网址链接或二维码:

(三)信息化公开课/研究课(部分)如下:

近2年来,属于“TD-SL”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研究课不少于37节,扫描二维码观看:

四、案例创新点

“TD-SL”模式抓住信息化和任务群两个关键词,智慧学习模式探究居于前列。

紧扣“双减”主旋律,紧扣信息化,将“双减”意识扩展到高中,扩展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领域。

探究符合“五项管理”的校园教学数字化之路,将信息化学习放在课下,符合教育实际。

“TD-SL”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思想,由任务指向的需求、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和互联网技术赋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TD-SL”模式将数字化和中考、高考融合在一起,用“范例+建模”进行方法总结和能力提升。

五、反思展望

教育信息化要硬件条件和意识方法双线提升,而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是基础和前提。

推行教育信息化要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模式开始,由简入繁。

“五项管理”不等于手机等移动终端不能进入校园,手机管理要重疏轻堵,重点要放在学生用移动终端辅助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习惯是手机管理的核心和目标。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要致力于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衔接,为数字化终身学习打下好基础。

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先从教师的意识开始,从构建模型开始,为此“TD-SL”模式在____市____中学应运而生。“TD-SL”任务驱动智慧学习模式对推行“双减”政策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巨大的作用。学校已经完成了模型的理论研究工作,处于推广的初期阶段,研究与实践成果丰硕。悟道勇行,教育数字化转型道路必将会更加通畅。

篇四: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范文

数字技术赋能小规模学校全面发展

一、工作背景

___市___小学地处___省___市___湖畔___脚下,在校学生97人,单轨教学班6个,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自然成长,自在学习,自由绽放”的办学理念,打造了“小而美,美而精”的花园式特色乡村学校。

学校受地理位置影响,学生人数少,办学条件薄弱,课后服务经费不足、优质资源不足,家长对学生的关注监管不足。特别是体音美等小学科专任教师严重缺乏成了学校的发展瓶颈。

___小学依据学校现状,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创新应用技术赋能教育,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转变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深度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多样的信息化手段,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且行且思,解决了因专任教师不足和资源匮乏导致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让学生都能享受到多样的特色课程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二、工作举措

为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内部挖潜、外部借力,创造条件、创新技术,依托多样的信息化资源,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齐发力、课上课后同精彩。

(一)多方协同、整校推进

1、政府、社会协同发力,建设智慧校园。建有乡村少年宫、VR虚拟现实体验馆、乐高教室、食育工坊、蒲公英电子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科技创新实验室。学校信息化硬件得到提升,实现跨越发展。

2、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整校推进,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校教师人人参与,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重点。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协同推进组织架构,市、区电教馆指导,学校边实践、边推广。

3、成立名师工作室,全市各县区20名优秀骨干教师加入,以点带面,联动推进。成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省级实践团队,持续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创新应用场景,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使用平台的指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数字赋能、技术创新

学校坚持办学特色,用数字技术赋能“双减”实现“三提”、转变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创新学习方式

学校2017年经政府投入,开启智慧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立足核心素养,以生为本,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不同教学环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课前发布微课、学前检测,课上内容课外翻转,学生学习方式更加个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课上根据课前检测精准教学,学生互助交流、人人参与,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结果当堂数据分析,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新教学模式

英语“专递课堂”。公益基金会提供“北美外教进乡村课堂”公益活动,3至6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常规课程之外,每周四以“专递课堂”的方式和外籍教师线上互动,共上英语口语课,在纯正的全英口语中快乐学英语。

语数英“高效课堂”。教师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名师教学资源,作为自己教学活动的引导、参考和拓展,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开展。巧妙应用智慧中小学APP,建立群组、推送资源、布置任务、答疑解惑、反馈总结,帮助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开展项目化学习,转变教和学的方式,拓宽教学的广度和维度。

体音美“双师课堂”。学校借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语数英教师采用“双师课堂”的模式,用大屏播放体、音、美、科学等学科教学视频,视频名师教授专业知识,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互动,答疑辅导。线上线下相结合、高效全面教学。如学习六年级科学课《蜡烛的燃烧》,教语文的周老师播放北京市西城区白老师的教学视频,成功教授小学科学课。科学实验最小代价、直观呈现在课堂上。音乐课,数学老师负责播放、暂停几个简单的操作,组织学生跟着视频中的专业教师边学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又唱又跳手舞足蹈的轻松学会了《其多列》这首曲子。运用双师课堂的模式发挥名师辐射作用,学校教师跨学科开展教学,解决了小规模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

3、创新课后服务

学校依托信息化资源,借助平台开展课后服务,为乡村孩子“加餐”,使“双减”在乡村学校更好的落地。弥补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困境,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结合平台资源和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魔方、围棋、机械、建筑、恐龙、话画6门特色课程。下午3点半以后,全校97名学生按照事先在APP中完成的“课后服务”选择的课程走班上课。教室里,视频里的老师教专业内容,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操作互动,答疑解惑。这样既减轻了学校老师的课余负担,又让学生享受到了专业的课后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还可以向2小时以外拓展。教师应用平台中链接的国家博物馆、数字科技馆,让乡村孩子在课余时间足不出户畅游在各个场馆间,拓宽知识,增长见识。彻底解决了学校课程资源不足的难题,真正让技术赋能教育。

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新模式,以较低成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深度覆盖,帮助学校在课后服务的品质上做加法,在部署难度上做减法,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4、创新社团活动

学校结合信息化资源和硬件建设,挖掘教师潜力,动员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实践摸索等方式自学一门特长,“五育并举”创新开设了多样的社团活动。

创客社团进校园。先是开设了乐高社团、VR虚拟现实体验社团和科学小社团。为了让社团内容得以升级延续,学校又积极申报市科技创新实验室,建成集3D打印、激光切割、开源电子、图形化编程、机器人开发等多个项目的创客社团。所有学生都能免费参与其中,信息素养得以提升,综合素养得以锻炼。学校还计划在寒暑假开放创新实验室,服务辖区居民,辐射周边儿童,让更多孩子受益。

食育劳育进课堂。___公益基金会帮助学校建成食育工坊,完善学生食育教育数字课程内容。学校兼职教师参加线上培训,每周五下午用课程数字资源对学生进行食育教育,学生结合所学,把自己在劳动基地小菜园里收获的瓜果蔬菜进行烹饪,通过动手实践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了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接班人。

5、创新德育教育

学校整合资源,创新设计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10大应用场景外的“德育教育”应用场景,赋能学生德育教育。以平台“德育”板块资源为主,整合平台“课程教学”栏目中的道德法治课程,用“地方频道”湖南省资源作为课堂的拓展,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党的接班人的家国情怀。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栏目,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家校沟通,家校共育护航学生茁壮成长。

6、创新教师研修

秉承”研——训——用”一体的培训思路,运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校本教师培训和跨区域线上教研活动。学校教师在课前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板块中的精品课视频,自主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学会优质学校教师的职业规范和隐形知识,获得自身发展的良好营养。教研组通过“教改经验”、“暑期研修专题”等栏目内容开展集体教研,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师在群组和教研组中互助研讨,共同成长。参加线上专家讲座,参与线上学习课程,专家诊断、名师引领,加速成长。

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优质教师,打造专业化智慧型的管理团队,实现“自我造血”,促进教师转型、学校转型和课程观念转型。

(三)项目管理、应用为王

鼓励教师理论实践相结合,坚持应用为王。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大赛活动中快速成长,增长教育智慧。培养骨干名师,加速促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如本学期,学校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为主开展实证研究,精心设计方案,精细开展实践,精巧分析数据,以提炼“智教慧学”应用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全方位证实对于转变教学样态、促进学生参与、提升学业质量的效果,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案例支持。

在数字化转型中学校率先尝试,智慧课堂教学生机比达1:1,为保障师生利用数字平台和资源开展及时、深入、有效的互动,学校每年固定投入,确保校园网络流畅、设备充足。调动教师作为国家大平台建设者的主人翁意识,先行尝试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智慧中小学APP,为平台提出建议意见近30项,师生、家长注册率100%,行政班群组开通100%,应用率全市排名前列。

学校将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引进公益项目,持续做好硬件环境建设工作,保障师生数字化教学日常应用。

三、工作成效

1、课堂教学独具创新

学校教师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中深耕创新,在省、市行业带动引领。朱宏燕、王晓云老师信息技术融合课获国家创新理念融合课二等奖,朱宏燕、李滢、阮萍三位老师参加___省信息技术融合课大赛获一等奖。朱宏燕参加___省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名,在全省“融课堂”活动中做现场观摩示范课。朱宏燕老师入选___省“名师上优课”、“名师说优课”活动,作为“大家谈精品课”活动讲师团成员,从“助力乡村教育”、“提质课堂”、“丰富课后服务”的角度详细阐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作用在全省推广。

2、课程体系独具特色

学校用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形成了“1+2+X”的___特色课程体系。结合社团活动和课后服务建立了长期课程15个,阶段课程9个,微课程15个。不仅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而且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选课、走班上课的方法,每名学生每学期都能参加至少1个社团,2个课后特色课程和X个主题活动。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打造高效课堂,丰富课后服务树立了典范,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

在___小学,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生命个性得以张扬,特色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亮的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3、创新模式备受关注

___小学应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教学,为乡村孩子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彻底解决学校优质资源不足、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真正让技术赋能教育。2022年1月,这种用技术手段创新开展课后服务的方法,被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报道,刊登在2022年《半月谈》第二期中,并在《半月谈》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详细报道,被收录在教育部网站“聚焦双减”工作专栏中。2022年3月,在全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期推进会上,校长朱宏燕受邀作为教师代表做现场展示,向省教育厅毛杰厅长汇报学校信息化工作,得到毛厅长的认可和称赞。2022年8月,朱宏燕老师的案例《微校走进大世界》被选为教育部信息化2。0典型创新案例,作线上交流展示。2022年学校被评为___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

四、工作经验

1、领导重视是数字化转型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市区电教部门从资金投入、教师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指导学校做好规划设计、定向培养骨干教师、定期组织观摩学习,为学校数字化转型铺平了道路。

2、优秀团队是数字化转型的必备条件。

强校必先强师,学校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一支理念先进,教学扎实,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培育省级名师2人、市级名师5人。成立朱宏燕教育信息化名师工作室,扩大辐射推广范围,吸纳全市各县区骨干教师20余人,为学校数字化转型增添了力量。

3、资金支持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保证。

学校善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出击争取社会资源。累计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实现教育数字化从零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态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引进项目,先后与科大讯飞、希沃、马云公益基金会、___公益基金会、蒲公英基金会、飞象星球等企业和公益组织合作,提高校园软硬件水平。从市科技局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保障学校创客教育迭代升级。

入选教育部2。0典型案例

___小学作为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顺应时代浪潮,善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学校发展困难,在数字化转型中勇立潮头,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走出一条“___特色”的办学道路。但面临时代的快速发展,学校仍存在教师精力有限、社会事务挤占教学时间等问题。总的来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伴随“双减”落地,对乡村学校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___小学将秉持应用为王的理念,构建教育新生态,服务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精细化管理;深度应用技术赋能,促进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篇五: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范文

数据治理赋能教育教学育人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和“推进教育数字化”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部署。________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构建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数据治理体系,支撑学校管理信息化向服务智能化转变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科学精准地促进教育运行机制由管理迈向服务,快速有效地推动服务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初步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

一、工作背景

“十三五”期间,我校以____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校园网基础网络支撑能力提升等重要工程,改善了信息化基础环境,推进了学校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

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学校成立了党委书记和校长双组长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发布了CIO制度,初步形成了业务单位提需求,信息部门抓统筹,全校数据一盘棋的建设机制。自2018年,学校在预算中专设校园信息化建设经费,基本实现了新建系统统建共管和数据共享。

基础支撑能力逐渐增强。通过实施“____省校园智慧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校企合作WLAN覆盖项目,校园网络出口信息化合作项目等,实现了所有系统的云化部署,基础服务提质增效。学校校园网拥有移动、联通、电信和教育网全出口,可管理使用带宽和人均带宽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合数据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升级统一信息门户、数据交换平台、统一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采用数据中台技术构架升级智慧校园数据中心,我校在全省较早实现了一云多端的服务体系。学校新建科研服务创新平台、大学工系统、预约报账系统、可视化GIS基础平台、协同办公系统等一批智慧化项目。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固本强基和改革创新,我校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师生信息素养不断提升,学校信息文化有了新发展。在此基础上,按照《________学院“十四五”信息化专项规划》,2021年,我校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数据牵引、协同推进的工作原则,全力打造了企业微信、“我i城建”平台,目前各个系统运行良好。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更深刻认识到数据是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进程中的核心资产,为完整、准确、及时收集全域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在各组织机构部门的共享和流转,提升数据的服务能力以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2021年9月,我校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提出了数据治理三年规划。确定了完善内容、优化功能、系统推进的工作主线,致力解决数据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的部门协作不畅通,技术支撑不足导致的数据价值利用不充分,人才队伍不强带来的数据的掌控能力不强等问题,数据治理工作规范有序、快速高效推进,成效初步显现。

二、工作举措

(一)高位谋划部署,注重发挥组织领导在数据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学校党委将数据治理作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学校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数据治理工作,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数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就此项工作亲自决策、亲自部署、多次听取汇报、强力推进。学校成立数据治理工作委员会,并分别建立教工、学生、教务、财务等9个专项工作组,明确各组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召开数据治理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打通部门协作壁垒,要求以更大力度推动数据治理工作。在坚强的组织领导下,我校牢牢扭住数据治理的“牛鼻子”,推动学校数据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系统化运行。

(二)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发挥制度创新在数据治理中的协同组织作用

数据治理是系统工程,需凝聚共识、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一体化系统推进,我校从构建组织架构和打造管理体制入手,先后拟定了《________学院数据管理办法(试行)》、《人事系统数据流转及操作规范(2022版)》、《教务系统数据流转及操作规范(2022版)》、《人事管理系统信息标准(2022版)》、《教务管理系统信息标准(2022版)》等以及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分析研判、会商研究、统筹协调、联合办公、综合考评等机制。

(三)加大经费投入,注重发挥人才队伍在数据治理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学校党委增加信息化建设年度预算,加强数据治理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信息化经费,采取财政拨款、自筹、吸引社会资金等多渠道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数据治理相关经费来源问题。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整合优化运维和服务力量,完善驻场服务模式。目前建立了数据治理管理员组成的专业管理团队,强化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具体办事人员的培训指导,对数据治理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事,精确到天。

三、工作成效

(一)数据治理平台建设成效

我校从打造整体设计、统一集成、流程互通、数据共享的数据治理平台入手,不断完善数据管理制度,优化数据标准体系,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分级分类、数据质量、安全保密,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处理、开放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活动。

数据中心建设初步完备。新建210平米数据中心机房,共计55个机柜,每个机柜规划功率3KW,新增物理服务器27台、存储2套,计算资源扩充了58颗物理CPU(共计696核)和5440G内存,存储资源总容量增加356T。实施双活云数据中心、“____省校园智慧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实现了所有系统的云化部署。

数据资产管理日趋完善。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我校信息资产共分为网站资产、软件资产、数据资产、硬件资产、课程资产和服务资产6大类。数据资产白皮书主要是对各单位已经建设在用的系统做梳理。目前共收集形成23个单位的资产白皮书。

数据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目前,我校数据资产管理平台上已有24个系统与我校数据资产进行对接,共入一类数据、二类数据4163余万条,发布数据接口47个,被调用3088万次。通过数据共享,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明,简化各类申请表格填报,让“数据多跑路”。

数据服务“一网通办”。校属所有服务清单进入“学院校园服务管理库”,办事事项入库160项。“一网通办”平台构建完成,包含:智慧校园云平台、三端门户“我i城建”、数据资产管理平台、企业微信,实现了统一认证、统一门户、系统集成、服务集成,目前校内38个系统,148项服务已完成,覆盖“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四类应用事项。

数据安全体系有效运行。建立数据从采集、维护、存储、归档、应用、保护的全过程管控平台和制度体系,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安全。目前已完成校内校外数据共享37次,安全、实时性强的API数据接口+数据共享审批制度有效的保证了数据共享的过程安全。

(二)数据治理成果转化实效

我校着眼于问题导向,注重成果的转化,在对数据实施精准治理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疫情防控系统、智慧循迹系统、校友捐赠管理、校领导行程安排、领导信箱等系统,让建设成果实实在在地解决当下教职工生管理、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为教育教学赋能。2022年我校基于学校教务体系业务需求、业务管理及信息化现状,升级建设教务管理系统。有效解决原教务系统数据孤立,与数据中心不统一、不协调;功能集成困难,移动端使用不便;系统功能固化,无法满足学校学分制管理理念等问题,为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平台。

为人事管理架桥。针对人事系统教职工信息数据不准确,不统一,收集难的困境;人员异动业务多部门盖章办理的繁琐请销假信息不易汇总;职称申报、人才项目申报等线下填报繁琐,流程复杂等问题,建设人事管理系统,涉校人员(校内居住的教职工家属,三保人员等)纳入人事系统,完成统一共享的教职工信息平台,保障人事系统业务功能的发挥。

为“疫情防控”做盾。2022年,在疫情防控已作为校园常态化管理的大环境下,在疫情防控系统上狠下功夫,打造以数据共享为驱动的疫情防控系统。系统主要模块包括用于数据收集的疫情防控相关模块和着重数据分析的智慧循迹相关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健康上报、网格化管理、访客管理、返平报备、智慧循迹数据总览等。通过大量数据采集与分析基本做到以人定位置,以位置找人,可视化展示数据,为疫情防控工作拉起强大的数据支撑后盾。

为师生安全筑墙。学校大门人员出入采用保安人员识别、出入人员纸质登记方式进出,人工审核面临着巨大的人力成本且无法做到100%的有效监管。2022年我校依托“一网通办”项目,建设人脸认证服务平台及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关联健康上报数据,防止校外未预约人员及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人员进入校内,利用数据共享为全校师生筑起安全防护墙。

为学校治理增效。2022年在“一网通办”领导小组的正确带领下,增设校领导行程安排、领导信箱、校友捐赠等系统,为领导提供便捷、高效、有计划的的会议行程安排;为师生提供快速联系校领导解决积压问题的信箱通道;为校友提供便捷有效的捐赠系统。让数据跑起来,生活办公进入快车道。

四、工作经验

(一)工作启示

1、要聚焦数据资产的收集与成果转化。数据治理的对象涉及管理、教学、科研等诸方面数据资产,在始终把握“改善数据质量,提供数据服务,最终累积数据资产”具体目标的前提下,“调和”各类数据,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并汇聚成为数据资产,成为数据治理统筹管理体系的重要任务。

2、要打造自上至下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数据治理需要高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要成立以校级领导为主体的数据治理委员会,掌控顶层设计,引导整个治理体系的走向。以熟悉业务和技术的人员为主体成立数据治理工作组,落实数据的采集存储、数据标准制定、数据质量分析、数据服务应用等。鼓励各部门参与生产数据、使用数据和管理数据等各类活动,形成自上至下全员参与的数据治理工作体系。

3、要建立科学有效落地执行的运行模式。数据治理的统筹管理不仅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更需要科学有效可执行落地的运行模式。要设计、制定、收集与调整全套数据治理的管理办法,划清边界,形成制度;要落实数据治理实践,在解决实际的数据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形成可执行落地的实施方案。

(二)存在不足

思想统一还需加强,存在对数据治理重要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些领导和部门没有充分认识数据治理在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把数据治理工作单纯看成是技术性工作,对数据治理工作关注得少,指导得少,参与得少,不能给予信息化部门足够的支持。数据治理工作需要学校领导、各部门和教工师生的全员参与和推动,完全依靠信息化部门主导,与相关业务部门一个个沟通,不仅效率很低,而且由于信息化部门的地位和约束力,有时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与领导及业务部门的沟通,多方形成共识。信息化部门要勤于沟通、善于沟通,积极争取学校主要领导的支持,善于用具体的案例让领导了解数据治理能够为学校治理能力带来的变化。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注意沟通技巧,既不能让业务部门觉得在给信息化部门“打工”,也不能让业务部门感觉信息化部门越位,抢了业务部门的工作。

2、加强数据治理相关制度和规范建设,建立常态机制。要健全数据治理的相关制度,建立数据的生产、流转、使用、归档、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规则,明确业务部门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建立数据治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强数据治理具体技术规范的建设和技术指导,让学校各类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技术方案实施,进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数据治理能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归口管理,过程可管可控。要强化信息化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归口管理的职能,保证信息化部门可对不满足建设规范和要求的项目进行否决,对已立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规范和全过程管理。信息化部门要重点抓住项目建设关键环节,确保建设内容和技术方案满足学校数据管理要求。

4、加强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安全使用,确保有序规范。要加强数据资产的开放共享,让各部门和师生了解学校有哪些数据,都由谁维护,是否可以共享等信息,明确已有数据不允许在线下重复采集,杜绝数据线下交换流转的问题。加强数据的使用,将数据与网上办事流程、职称评审等必须开展的工作集成起来,通过业务办理解决数据缺失或错误问题。

篇六: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范文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推进创新实践案例

____市第____小学位于交通繁华的____路____号,西邻____,北靠市____,南望风景秀丽的____公园。学校前身为____子弟学校,始建于1955年。1967年,____将学校交给地方管理,现为____市龙华区公办完全小学。学校现有61个教学班、学生3229人。在编教师130人,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84人,大专学历45人,____省小学卓越校长1人,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15人,市级骨干20人。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开拓创新;教师团队爱岗敬业、锐意进取。校园布局合理,建设精美,音乐室、舞蹈室、绘画室、书法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各种功能室齐全。

____小以“精细”管理提质量、以“养正”课程促发展、以“军魂”育人显特色,缔造了累累硕果:教师专业成长迅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次摘金夺银;学生“五正”品质突出、发展更加全面,深得家长信赖;学校办学质量连年位居全市前茅,先后获“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学教育优秀实验基地”“____省文明校园”“____省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____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____省拥军优属模范单位”“____省优秀少先队集体”“____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____市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____市国际象棋特色学校”“____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____市文明校园”等近百项荣誉,是____示范性窗口学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要求,教育部在2018年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并通过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____市第____小学对此高度重视,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化推进方案,明确信息化工作重点,落实教师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稳步推进信息化工作,开展了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性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提高了师生信息化应用的素养,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效能。

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总体概况

完成新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特别是与校内各信息系统的对接、集成。全面开展校内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工作,提高校内基础数据质量,建设数据分析平台,开展数据分析及应用工作,鼓励各部门将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应用于本部门相关工作中。

结合新信息化基础平台,开展各类信息化公共平台的建设,开展老旧的管理信息系统更新换代。对于流程性的业务系统,如能通过学校平台实现的,不再单独进行建设。推动网上业务流程的建设。鼓励各部门建设移动版主页,建设并推动与信息化基础平台的信息集成。

(二)具体建设情况

1、校园网基础设施升级建设:完成无线网的升级扩容,完善新的用户认证机制,推动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建设完后校园内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网络速度显著提升,为信息化智慧校园打下结实的基础。

2、通过指尖管理建设智慧校园云平台:

(1)具有基础平台支撑,对学年学期、学制学段、班级信息、用户信息、课程信息、组织架构信息的统一管理与查询功能。解决了原本对于各项资料用纸质传递不易查找、易丢失的问题,为校内信息查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法,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具备规范统一资源存储目录,实现存储、预览、查询、管理等功能的资源数据管理功能。解决了原本纸质文件储存不方便且易损坏的问题,给校内各项文件资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储存以及管理方法

(3)支持为各类教育用户提供工作、学习空间,空间展示用户个人信息、互动交流、好友动态等资讯,实现用户之间的平台化互动的网络空间。为校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及学习工作氛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4)为学情分析提供成绩录入、成绩分析,有效分析学生学情情况的学生学情综合评价系统。解决了因为学生成绩数据复杂,只用excel或纸质进行记录然后统计分析的低效能工作方式,提供了全自动信息化的成绩录入和分析,更加便捷,更加直观展示帮助教师分析学生问题。

(5)功能涵盖公文流转、通知公告、工作安排、调查问卷、教师请假、教师考勤、物品申领、设备报修、课表管理、日常检查、听课评课、学生请假、学生考勤等。解决了原本工作流程中各类繁琐的纸质申报流程,促进无纸化办公的办公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6)提供学校办公管理、学生评价、家校沟通等内容在手机端呈现的移动办公系统。解决了原本家长对于学生在校情况不了解,无法给学生提供家庭学习指导的问题,帮助建设家校共育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校学习环境。

(三)学校定制课后四点半功能:

1、具备教师课程管理,可新建课程、设置课程任课老师以及上课时间,可进行批量设置,方便搜索数据,与教师端实时同步。解决了教师开课通过原本纸质及Excel表格进行统计造成的数据信息不对称拖慢效率的问题,通过对教师开课以及学生的报名进行数据统计并自动处理反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开课及学生报名的效率。

2、可在系统中设置课程任课教师考勤,与教师端实时同步。解决了原本教师无法准确的考勤以及学生上课点名效率低下,点名册数据纸质储存的问题,帮助开课教师直接操作完整的考勤及点名流程并自动生成数据。

3、可对第三方培训机构进行接入管理,解决了学校内合作机构出现数据不统一,无法集中管理的情况。帮助学校与第三方培训和合作机构更好的进行协调工作。

4、打造一支熟练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育教研教学的师资队伍。避免了信息化改造后设备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最大效能地发挥出信息化改造后的教学、办公、学习效率。

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教师办公教学效率

确保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及工作,推进无纸化办公,以教学教研为中心,通过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运用数据、数字化、多媒体、智能化服务等技术降低教师办公类事务性工作的时间成本,将时间精力专注于教学及学生培养,解决了原本教师疲于事务性工作,难以兼顾教学质量的问题。

(二)提高信息化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效率

1、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教学运用也得到深度落实和融合,统一办公规范,加快校内重要事务信息流转,有效地提高教师工作效率,降低学校运营成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办公流程,提高沟通、协作、决策效率,营造高效、智能、和谐的校园办公氛围,高效、优质、全面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总体通过技术手段帮助老师从事务性工作回归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依托多媒体技术创设意境,令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求知欲,开阔学生视野,拓宽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素质。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突出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朝个性化教学进发。

(四)提升信息化师资力量培养,提高信息化装备利用率

1、培训师资:开展信息化专项培训,切实做好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对信息化接受程度不高的教师信息化认知水平及素养,让教师掌握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来达成高效课堂,积极推进教师系统以及相关信息化管理与教师工作深度融合。

2、常规利用:对装配好的信息化设备进行利用率最大化,持续对信息化设备进行运营,切实提升全校师生在教学、教研、管理、学习的基础设备保障,保证全体师生享受信息化改造建设后的便利。

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优化以及改进。

(一)校园部分设备老化:部分信息化设备老化,需评估是否可以进行利旧或进行更替,同时校园内还存在部分区域教室络覆盖死角等因素影响校园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

(二)校园部分教师信息化素养偏低:部分教师对于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及设备的认知程度不高或对于信息化知识接受困难,影响校园内信息化建设进行平均发展提升。

(三)部分学生家长信息化素质偏低:部分学生家长因为文化素质以及对信息化认知不到位的原因,对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发展工作表现出不理解以及消极配合的态度,影响家校共育效果。

(四)智慧校园功能匹配还处在基础层面:校园情况复杂且多变,虽然已经部署基础功能以及部分定制功能,但是对于符合学校情况的定制化需求复杂的智慧校园功能暂时还未健全。

下一步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学校将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对于目前智慧校园平台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及定制化功能进行探索,不断完善符合学校情况的智慧校园平台功能匹配。

(二)探索利旧方法及新设备的更换:学校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就有资源的利用程度,对于已经损坏或完全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设备进行更替。学校将安排非设备使用高峰期,组织信息化小组对校园内老旧信息化设备进行排查评估,确保校内设备可持续发展利旧最大化。

(三)加强老师信息化培训:学校将继续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信息化、数字化软件以及硬件设备的使用学习,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化素养。邀请合作信息化企业进行全体老师进行每两周灵活轮换培训,第一次培训平台及软件操作,第二次培训实际场景操作,最后总结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培训。

(四)加强家校共育宣传: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到家长对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以及对于家校共育理念的支持。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会以及指尖家校共育板块宣传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以及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帮助和必要性,帮助学生和家长理解信息化,共同参与到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中来。

(五)完善信息中心建设:以教育信息计划2。0等指导文件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在学校现有基础上,增派人手、提高配置,完善信息中心建设。继续搭建并完善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继续推动全校师生的信息化培训及信息化设备软硬件的使用;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化制度,以此来保证学校信息化建稳快速、高效的发展;推动全校师生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广泛深入开展好信息化应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