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精选14篇)作文

来源:笔趣写作网 2.89W

篇一: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精选14篇)作文

人的一生中什么事最苦呢?对于我来说,莫苦于留下遗憾。

一件事情本可以办到却没有干,或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连尝试都没有尝试,那你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在遗憾中度过。纵使时间能消弱这种感觉,可当你回想起这件事时,还是能感到有些后悔。特别是那些本可以完成可你甚至没有尝试的事情,这意味着你可能白白放弃了许多的机会或是很可能对你有利的人生经历。

比如说小时候学校选拔篮球队队员,我虽然学过一段时间的篮球,但担心考核太难,便没有参加。后来从同学口中得知选拔并不严格,很多人都入选了,当时我便感到异常的后悔。那时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去参加了考核,那该多好啊。我知道不该沉浸于过去发生的事,但那种懊悔的痛苦感觉在事情发生之后便会存在着,十分难以排解。这便是我为什么觉得留下遗憾是最痛苦的事情。

那什么事情最快乐呢,当然是不留下遗憾。勇于去尝试,尽自己的全力去完成事情。就算没有成功,也不会感到过于难受,毕竟你已经尽全力了啊,你已经知道自己在能力上可能拥有缺陷,这时你的感觉肯定比留下遗憾时的后悔好上很多。

篇二: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有人说,人生最苦的是明知一件事要发生却无法挽回。就像是知道考试考砸了却也不得不等待着发下成绩的那天;就像是童年马上要结束却也不得不浑浑噩噩的度过剩余的每一天;就像是……

就像是一天天看着亲人不断老去我却不可能有办法回溯时间一样的每一天。

人生最苦,无异于此。

我曾经有那么几天,走在路上时,都觉得树会落下来;走在河边时,都觉得有人会把我推下去;走到商场里,担心会遇到暴徒;走到马路上,又恐惧会有飞驰的车从我身上碾过。你听着也许很荒谬,但是是真的。就在我爷爷去世后的几天里,我无时无刻没有这样的想法。

梁启超说: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自己的衰老、死去,纵然有人能看的平常。但难道会有人,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至亲之人一天天被皱纹爬上脸庞,被病魔侵蚀躯体,直至被夺去生命也无动于衷吗?

不可能吧。

我是一个很感性、很恋旧的人,我可以一直珍藏着小时候的一件衣服,哪怕不会再去穿,也绝不扔掉。我可以为一条只养了几天的金鱼的死亡而悲伤很久;可以因为小学毕业而哭一晚上。而在真正失去极其重要的亲人前,这些都算得了什么呢?

那几天,总感觉死亡就在我的面前对我招手,上语文课时,课本却被风吹到了杞人忧天那一篇。我第一次与这个几千年前的可怜人有了共鸣——想必那杞人也刚刚见证了生命的凋亡罢。

最苦,不过于看着亲人永远离开。

曾经我看到过一个选择题,如果你可以让你的生命永远回到10岁或21岁,你会选哪个?

无疑是前者。

虽然我从来没有体验过21岁,体验过成为“大人”的快乐,但这个问题无需犹豫。我不愿意失去任何亲人。

那么最乐,便是家人能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吧。

我自私的希望是永远。

可惜不可能。

人生有几天在体验最乐呢?在我刚出生之后,我就失去了我的奶奶,如果按照我的逻辑,怎可能有一天最乐?最乐的时光,只是我的想象罢了。可反过来想,有几个人能体验最乐呢?

所以只是无助的祈求上帝继续纵容我这缺角的快乐吧。

最苦的时光很短,但恐惧它到来的时光却很长,我努力守护住这片时光,却也忍不住与家人拌嘴吵架。我永远也不想看到可怕的死神夺去我至亲的灵魂,我想要永远在最乐的蜜罐中浸泡……我羡慕所有还未被这刻骨铭心的痛霸占心脏的人。

失去后才感觉到拥有——

有多么美好。

最苦最乐,便是如此吧。

篇三: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我人生未经历过特别的大事,总有人认为现在考试没考好就像天塌了一般,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升学了。

小升初是我现在经历过最苦的事了,为什么呢?想躲也躲不掉,考上不好的中学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啊。

从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时,我就上了一个“坑班”,因为在那波人里算去的比较晚的,第一次考试直接考了倒数第四。在小学班里我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公认学习数一数二的,可我一受这打击,整个人就像垮掉了一样,一连好几天精神都萎靡不振的。题刷了差不多快一周,总算看到点盼头,分数比原来提高了一些,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都在进步,我的名次仍停留在那里。

题刷了一年多,我的稳定性已经上来了,本身的一些天赋也展现了出来,名次可以稳定到前五(共100人左右)。这对于我来说还是很郁闷,刷题班里大多数都是海淀学、户籍的同学,而我却是“双非海”,来海淀的机会很小,这对我有很大的打击。

时间一直推移到去年5。31至6。4这几天,因为学籍户籍的原因,我只接到了北大附的面试邀请,通知录取大概是在2、3号那几天,我始终没有接到通知。我那几天都快崩溃了,以为自己煎熬了一年多最后还要在东城待着。

真的认为就像古人所说的“天要亡我”,直到六月四,我生日的前一天,我妈妈告诉我被录取了,那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就像你握紧了拳头,全身力量都集中在那上面一样,我蹭的一下蹦了老高,我一年多的煎熬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篇四: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人生的最苦与最乐是什么?千百年来,我们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佛家说七苦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最乐是向善;梁启超说最苦是背负没有完成的责任,最乐是完成了自己的责任。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见解。

在我看来,人生的最苦莫过于已经没有了希望。当一个人还心存希望时,他会充满动力,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目标落空。但当你已经没有了希望时,你就会像一头丧失斗志的狮子一般,心灰意冷,干起什么事都觉得是无用功。即使有些事情就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也可能在短暂的失望中错失了机会。

人生最乐的事便是有了一个可以努力,可以奋斗的目标。它会让你的心像一簇跳动的火苗,干起事来充满了动力和热情。有时,即使是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会出现奇迹,一些看似已成定局的情况也会出现转机。比如,在洪都之战时,明军即使只有2万人,却靠着“援兵一定会到”的信念抵挡住了60万汉军两个月。只要心怀希望,你便多了一丝成功的可能性。

当然,最苦与最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最苦可能是眼前的事情没忙完,有时是压力太大,但是,在我现在看来,最苦便是如此了。

篇五: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人生中的苦,于我,便是拖延。明天要完成的作业,今天晚上却不想去写;答应别人整理的笔记,却做了一半就没有心思去做了。这种煎熬在于脑中的矛盾,即是人脑中自然享乐的野性和自控力的对决,等到时间荒废过去之后,迎来的便是悔恨和不甘。所谓什么生老病死、未来的责任,都是对当前和未来的不安,远称不上什么“最苦”,而拖延带来的,是对过去的悔恨和无比的煎熬,世上有苦也不过如此了吧。

所谓拖延,是源于诱惑与自控的矛盾,而贪图享乐,则是人的本性;自控却是对未来的投资,源于对未来成就感的臆想,如果未来的目标尚不明确,那么这种成就感从何而来呢?拖延的本质,在于目标。

就写日记来说,如果我的目标是完成,这个目标显然不合适,因为它对我的要求过低,导致我可能写两笔就放下了;而如果我的目标是拿到5分,我将充满动力,写个一页半页纸的不是问题。

如果有了明确、合适的目标,便不会拖延了。

有最苦便有最乐。最乐则正好是最苦的反面——充满动力和激情地完成一件事。就如上面日记的例子,我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干起事情来便格外有劲,结果也会好上几倍;有动力地干着事情,做完了便会觉得如释重负,这种感觉,是物质上的乐无法比拟的。

篇六: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我认为最苦的事莫过于有人将他们所有的任务都堆在了你身上,并给予你更多的压力。但你又必须要做,否则他们就会将所有的职责统统归到你身上。在你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时,这种压力是怎么甩也甩不掉的。比如说,本来是各执其职的事情,却以各种理由一拖再拖,最后你不得不将所有任务全部完成,只要稍晚,就会有人在后面不停的催促着你。我就像那种在帮助别人做事的,却怎么也不被认可的人。所以我并不认同“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的观点,因为这根本不是我希望的结果。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那当然是在你完成任务之后得到了认可,身上的担子自然就轻了。那种喜悦是你前所未有的。事,虽不大,但快乐是巨大的。明知道这件事下一次还会发生,却总是难以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与愉悦。每个人也都会给你特别特别好的回应,每个人都在鼓励你,你又为何要因为这些与伙伴们互相埋怨?更多的压力反而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喜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篇七: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人生最苦的是什么事呢?有人说是生病,有人说是死亡,但在我看来都不是。生病固然难受,可那只是一段时间的事,熬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死亡固然可怕,不过是因为它是未知的,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情充满恐惧。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人生最苦的事,我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没有一个真挚的知心朋友。

西塞罗曾经说过:“朋友,可以把快乐加倍,把悲伤减半。”当我们伤心时,我们需要找人倾诉;当我们失意时,我们需要别人的鼓励;当我们跌倒时,我们需要被人的帮助……这个别人是谁呢?肯定不是陌生人,也不会是只见过两三次的人。这个人可以是我们的父母,但父母不可能跟我们一辈子,他们终将老去。而我们的人生才刚开始。所以这个人只能是我们的朋友,而且是那种感情很深的知心朋友。而若是没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就没有一个人能听我们倾诉,只能所有想说话都要自己憋在心里;需要陪伴依旧是孤身一人,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扛下所有;失败时没有人来帮忙,只能自己咬牙爬起来继续前行……这种苦并不是可以自我调节得开的,它需要一个朋友,带领我们走出痛苦。不管是学习中,生活中,还是以后的工作中,没有朋友都是非常令人痛苦的。所以,要我说,人生最苦莫过于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了。

那什么事最乐呢?自然就是有一个知心朋友了。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第三层是社交需求,而社交需求里就包含友谊。朋友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朋友伴随我们一起成长,友谊满足我们精神上的需求。我就有这样几个知心朋友,我们一起开怀大笑,一起畅谈,一起前进,互相激励,互相追逐。可以说,因为有他们,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王勃曾写下一句著名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算我们物质上可能没有那么充足,但精神上是富足的,心态是阳光快乐的。

没有朋友的人感受到的快乐真的要少很多。多一个知心朋友,多一份快乐。若是一生都没有交到一个知心朋友,那是真的感受不到这种快乐了!

篇八: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我觉得人生最苦的事,不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也不是写不出数学题,而是在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因为我觉得,人就是在一个不断制定目标而又不断完成目标的一个过程之中,一遍又一遍地提高自我。人没有了目标,就像没油的汽车,没有动力前行。假如人日复一日的的在虚度的光阴之下活着,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至于最快乐的事,那便是达成了自己制定的目标。与他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目标不同的是,自己的目标做起来会更有意义。但是这种目标往往是不怎么能完成的,因为是自己制定的目标,便没有检查的日期,往往因为其他的事耽误,就不会去完成了。因此,自己的目标就是后世很难完成的。假如完成了,那一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就印证一句话“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这种乐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篇九: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人生最乐的事是什么呢?有钱吗?不是。考100分吗?不是。我觉得人生的乐是对于一件事报以最高的期望值时,那是最乐的。

人如果达到一定境界,自然钱就满足不了那个人的追求了。考试得一百分也只是短暂的快乐且很少见的。如果做了一件事,对它的期望值很高,那么人就会愈加地高兴。在那件事的结果出现之前都会沉浸在喜悦当中。

考了一次试感觉自己要拿高分,写了一次作文感觉要得奖,演唱了一首歌感觉要受到老师的夸奖。就算这些事过去了很久,但是一提起来你依然会很激动。凡是一些事你对它有所期望的,你都会把它的好在脑海里无限扩大。因此一些坏处你就不太会想到了。那悲伤的心情从何而来呢?

那就这这个思路想想,什么事最苦的呢?那自然是事情的结果与想象的结果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多为负面的结果。就还是比如你觉得这次考试会得高分,去找同学们炫耀了一番之后成绩出来了但是考的却很差,就如同周五早上第一节课一样。

所以,我觉得最苦的与最乐的并非是程度上的意思,而是一种量上的意思。这样才会有最字而言。

篇十: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在人的一生中,有苦也有乐,在生活中苦是避免不了的,而乐则是苦过后尝到的“甜”!

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名初中生,可能说的最简单的那就是关乎自己成绩的最苦与最乐,虽然现阶段是这样的,可人生还有很长的道路,长大以后再看这些事就感觉不会那么的重要了。

生老病死是难免的事,只要是乐观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些很苦的事。但是我认为,我一生中最苦的事是与自己的亲人或者有感情的朋友离开,这会是让我接受不太了的事,我认为没有亲人的陪伴,就会感觉到孤独或者想念,比如过年的时候,没有家人的陪伴也没有朋友的陪伴,自己孤零零的过完一个年。我们生活需要家人的陪伴,这会是我们更加有动力,也会在低谷的时候在身后为你撑腰。

而最乐的事我觉得那便是认真对待生活,时时刻刻的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他们都会无时无刻的该我们带来惊喜。发现生活中的乐趣,用心对待身边的事物,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想要干的事情里去。这样,便是最乐!

篇十一: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苦”和“乐”这两种情感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相互交织着,丰富我们的情感。

那就先说说“苦”吧,人生中最苦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最苦的事莫过于一辈子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是说没有爱好。但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人是从来没有想要追求的事情;而另一种人是曾经有过喜欢的事,但可能在追求的途中放弃,或以失败告终。将这两种人进行比较,第一种人他们其实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相比来讲,他们一辈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幸福感会比第二种人更高。

现在有一些“工作狂”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他们晚上加班,周末加班。但他们真的想这样吗,并不是的,其实他们中的有一部分人的工作也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喜欢的。这些人努力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除了工作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干什么。没有兴趣爱好,所以等他们的生活真正慢下来,他们反而会不知所措,整个人感觉很空。

反过来看,最乐的事情就是可以一直做喜欢的事情。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面对我们喜欢的工作,我们会很有动力,办好了一件事情也会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就像我们面对学校的作业,有时会感到很烦,拖拖拉拉到最后期限前才开始做,;相反做喜欢的作业就会做得很快。其实道理是一样。当你热爱这份工作时,看着那些方案和合同就不会感到乏味与枯燥。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我们都熟悉,他年轻时,父亲就一直希望他能当一名律师,他一开始顺从了父亲的意愿,但不久还是选择坚持自己喜欢的写作,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相信,在找不到出版社的那段日子一定很难熬,但能一直坚持写作对他来说一定是一件快乐的事。爱因斯坦还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让凡尔纳一直坚持下来的,不就是他那对写作的热爱吗。

当我们所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事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爱好能让人变聪明,也能给人动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在行程中得到快乐,在困难中得到鼓励。

篇十二: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人生是苦乐交织的。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并没有察觉到什么苦与乐,那是因为人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大同小异的,因此习以为常了而已。那么,人生中最苦与最乐是什么呢?

对于我来说,最苦的就是遭到批评。从生物学角度来讲,遭受批评会对刺激大脑,就像听到一个刺耳的声音那样难受。当然,对于批评的认知程度不同,这个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如果我遭到了很严厉的批评,我的自尊心一定会受损。总是觉得没脸见人,一见到人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生怕被别人笑话。这时候,感觉人生真是苦。即使你脸皮再厚,如果听进去这个批评,也同样会感到难受。

有人说:“我们经常说‘贫苦’,那贫穷不是很苦吗?”如果一个人虽然贫穷,但是他没有过多的需求,一天到晚能吃饱就够了,那他就不觉得苦。相反,如果一个人很富有,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满足,那他就会很苦。

那么,如果遭到批评是最苦,那么最乐不就是被表扬了吗?其实不然。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那么每个人的最乐也是有所差别的。人的兴趣爱好是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所导致的。那么,如果一个人有很多爱好,那么那个人一定是觉得它们给了他快乐,因此才会是爱好的。一个人如果沉浸在自己想做的事中,因为他想做,所以他那时是最快乐的。一时的乐与长久的乐,前者的程度一定会更甚的。

篇十三: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苦和乐是每个人都有的,我觉得最苦是你不能和一个集体很好的融为一体。乐自然是你能和一个集体一起,有着你的存在。

先说一说苦,我认为苦是你找到了一个相对性格方面比较适合你的一个集体,但你只能默默的听着,好像一个观众一样看着她们。就像我在小学时,每次活动聊天都分为几个部分。一部分是运动打篮球踢足球的人,一部分是比较喜欢玩唱歌或跳舞游戏的的人,而我们这儿时玩游戏的部分,我也只能跟着这里玩了。每当聊天时,我在旁边看着,玩游戏时,我也基本是后几个被想到的同学。每次基本让我感到很无聊,想一个外班的同学一样。甚至有时课间被冷漠。

乐是你在这个集体中能感受到快乐,和她们一起活动,让你在这个集体中有存在感。小学过去了,就像现在的初中。每当课间或体育课时有的同学就主动找我玩,中午下去活动时,曹同学她们约好人下去玩,总是不忘记叫我,我也和她们相处的很好,甚至成为必不可少的人,这让我感到很开心,也很快乐,不被落下。可能我觉得苦就是融不到集体中,被孤立了而感到孤单吧,乐是有很多了解我,能和我能玩到一起,带给我快乐不被孤立的集体吧。

我想小学到初中有可能也是因为我性格的改变或者找到适合我的集体吧!

篇十四: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论点

人生最苦莫过于昧着自己的良心做事。明知道这件事是不对的,却依旧要做。撒了谎不承认,打了人说是他先动手的,即使吃饭睡觉,满脑子也在想着、担心着这事。为什么呢?因为良心过不去呀!这时身上背负的一种压力,还有心中的紧张感和畏惧感岂不比老、病、死苦得多?日里夜里也在急着,生怕自己做的事败露出去,遭到众人的唾弃,即便是自己,也在斥责着自己。等到那时候,就没有一点颜面可言了,纵然死也是带着苦痛和内疚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在错的和对的之间选择了正确的一方。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做错了事但实话实说,不和小人同流合污反而检举揭发他们,到了那时,自己一身正气,便可挺直身板,再自信不过了。自己身上没毛病可挑了,即便是被人误会了,那也不用担惊受怕,因为自己有说不尽的理,因为正义迟早都会降临的呀。人们会看到自己光荣的一面,面对大家的称赞和敬佩,那是无比的轻松愉快。人的一生中,总会走到分岔路口,这时,应该问问自己:“我这么做对得起自己吗?”选错了,则会有一辈子的痛苦;反之,是数不尽的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