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包粽子(推荐6篇)

来源:笔趣写作网 3.19W

篇一: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包粽子

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包粽子(推荐6篇)

朱如意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每个节日都有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端午节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在端午节里这里大大小小的习俗就可以装一箩筐了。

说到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了,据说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背后可是有个故事呢,我们先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

传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是他五日悲愤不已自投罗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来到汩罗江,想去捞屈原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的丢进河里,据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大人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模仿一位医师,拿一疼雄黄酒,倒进了江丽,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到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边缠上一圈彩丝,最终成为粽子,这就是端午节来游的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而我的家乡不是用竹筒来装竹子的,而是用粽叶来包,先将竹叶和糯米分开泡在水里,这样他的口感会更加软弱可口再后就是准备好所用的材料:线绳各种豆和蜜枣,将粽叶和糯米浸泡三小时后,然后把粽叶卷成圆锥形状,放入一层糯米中间,放入自己喜欢的食物,在碟上一层糯米,将叶子向下折到捏,再用绳子围着粽子捆一圈,一定要捆紧,不然糯米会散出来,最后放进锅里煮就行了,我们这还要煮蒜和鸡蛋与粽子一起吃,吃完早饭我们还要在自家大门插上许多爱好艾蒿,还有一种清新的味道,小孩还会佩戴香囊或者五彩绳,有辟邪的功效。

这不一样的习俗带给大家,并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那一份难得的快乐

篇二: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包粽子

说起家乡的风俗,可是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从端午节开始说起吧。

提到端午节的头等大事,那就是包粽子。

我和妈妈也不例外。这天,我们早早起床,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红豆,绿豆,小米,栗子,花生仁,五花肉,最不能少的那就是粽子叶和糯米草。这不是粽子的材料,而是粽子的精华。

买好了材料,我和妈妈就来做包粽子的“准备工作”了。只见妈妈把粽子的材料一一洗好,放入碗里。再拿起了叶子一片一片的用手给洗干净,把它们装进一个大盆里,这样粽子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终于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拿起三片叶子,把它们铺在手心上,用一个勺子匙了一点糯米放在叶子上,把它铺平。再匙了一勺小米,红豆,绿豆,栗子,花生仁,再接着又舀了一勺糯米铺在了上面。最后拿了几片叶子包起来,拿绳子捆起来。这样一个可爱的粽子就做好啦!看看,这一个个鼓鼓的粽子多像小枕头啊!我跃跃欲试,也模仿着妈妈的样子做了一个,不过也还算成功,没有露馅,我开心极了,看着一个个“小枕头”和笑呵呵的妈妈,不禁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在端午节里吃粽子呢?

妈妈笑了笑说:“相传在古代的时候,楚国国王不务正业,整天沉迷在酒色之中。楚国屈原多次劝阻后投入江中自尽了。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所以就包粽子投下江河中给鱼虾吃,于是就有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我听了妈妈讲的故事,恍然大悟,原来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呀!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风俗可真有趣呀!

我爱家乡的风俗!我爱端午节。

篇三: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包粽子

李源欣

家乡的端午节,有在门口放上艾草和给小朋友们的手上绑花绳的习俗。那一天,奶奶包的粽子是我吃过最美味的小吃。

大清早,奶奶就起床把昨晚放在水中的米淘出来,准备好粽叶、大枣和绳。先拿三四个粽叶握个角,把米放到里面,不能太满,不然会漏,然后放一个枣,拿出细绳把粽子缠绕上。不要让米露出来。我跟着奶奶学的有模有样。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蒸上,一会儿锅上就热气沸腾,一缕一缕青烟往外冒。我闻到了淡淡的粽叶香,真想快些吃到这美味的粽子。

奶奶说:“蒸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打开锅,香气扑鼻而来。弟弟好像也闻到了,急忙跑来,伸手就拿一个。他拿出碗撒上糖,吃了一口,脸上流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很满足。而我,主要是放上蜂蜜,染上蜂蜜的粽子,显得格外美味诱人。我咬了一口,软糯的米加上蜂蜜很搭配。弟弟两三口就吃完了,还吵着再要一个。

奶奶把准备好的艾草放在门口。刚好姐姐和姑姑一家回来了,还特意带了花绳。我们坐在桌前,各自挑一个喜欢的,绑在手腕上。奶奶把刚蒸好的粽子放在中间,一人拿一个,都陶醉在其中。菜齐了,开始动筷子,大家们互相谦让,你给我夹菜,我给你夹。饭后,大人们则是聊家常,我们在院子里陪弟弟玩游戏。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又说又笑,其乐融融。这番场景美不胜收。

“奶奶包的粽子,真是太美味儿了,让我们回味无穷。”我笑盈盈的对姐姐说。姐姐对我说:“也很治愈心灵,让你吃了,嘴都变甜了。”

我最喜爱的是家乡的端午节,有奶奶亲手包的讨人喜爱的粽子,也有色彩斑斓的花赏绳。端午节,是我过的最美好的节日。

篇四: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包粽子

闫诗涵

“插艾叶,喝雄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端午节又称端阳、五月节。在这一天,地地道道的宝鸡人从天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就开始他们的端午之旅了。

天蒙蒙亮时,勤劳的妇女们早早地开始劳作。先取出去年端午采集的粽叶,放在水盆里泡开,之后再把水盆放在暖暖的阳光下让粽叶晒一次“日光浴”。同时取出糯米在水中泡软,还要取来猪肉、腊肠、咸蛋黄、卤牛肉等咸粽子的馅料,又找来红糖、赤小豆、红枣、蜂蜜等甜粽子的馅料,一一摆在盘中,为待会儿包粽子作准备。这天,男人们还要上山去采集明年端午要用的粽叶。

待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到了端午节的高潮—包粽子了。

全家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人闲着,人人都在为包粽子而忙碌着。瞧:充满着暖暖阳光味儿的粽叶在心灵手巧的妇女手中上下翻飞,如同一只只飞舞的墨绿色蝴蝶一般。不出三十秒,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完成了。具体是这样的:将两片棕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无盖的圆锥,先放入三分之一的糯米,放上馅料,这馅料还有不同的寓意呢:红枣寓意早生贵子,白糖寓意生活甜甜蜜蜜;腊肠寓意友谊天长地久……放入馅料后,再倒入一层糯米,封上口,用五彩的花绳绑的结结实实的就可以上锅蒸了。一个个“五花大绑”的、胖嘟嘟的粽子排好队上了蒸笼,享受四十分钟的“桑拿”后,就可以大饱口福了。

晚饭后,桌上横七竖八的躺着粽叶,裹棕子用的花绳跑到了孩子们的手腕、脚腕上,青花瓷碗内的一大碗调凉粉,一家老小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晚上,妇女们刷洗好锅碗瓢盆,人们上床睡觉,宝鸡人的端午之旅才算结束。

篇五: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包粽子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大家是不是就想起了端午节这天呢?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呢?爸爸告诉我:在春秋时代,有一个爱国诗人屈原,当他听说秦王想要陷害楚王时,就赶紧报告给楚王听,可楚王并没有相信屈原说的话,还把他流放到边境,后来楚王果真被秦王给杀掉了,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难过,就抱石跳入汩罗江自尽了,当地百姓都被屈原的爱国情操感动了,划船到汨罗江,往江里投放用竹叶包的饭团,喂给鱼虾,希望鱼虾不要去吃屈原的身体。百姓在每年五月五日,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因屈原是爱国诗人,那时的人们想找寻屈原的身体,就会划船到汩罗江上找,也就演变成赛龙舟的习俗了。

我的家乡在韶关,到了端午节也是不可缺少包粽子的。先把红豆、花生、黄豆、肉、糯米……等食材准备好(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来准备,但是豆类的、糯米这两样东西要提前泡)。把糯米加上食用碱和食用油,搅拌均匀,拿出一些干净粽叶,拿着粽叶两边,向内弯,合在一起,一个锥形就好了,先向里面放入一些糯米(这时候一定要拿好),接着放花生、红豆、黄豆、肉、再包起来,用绳子绑好就好了,“一个、两个、三个、四……”大功告成。

接下来就是煮了。在锅中放入包好的粽子,接一些水倒入锅中,水一定要没过粽子,开火。不久锅上就冒起了滚滚白烟,锅中的水正在“咕嘟咕嘟咕嘟”地翻滚着,单闻着那味儿,就足以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大约一小时左右,粽子煮好了,妈妈端着粽子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我迫不及待地想尝尝,扒开它的大绿衣,软软糯糯,美味极了!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篇六: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包粽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唐代文秀写的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在这天,人们会赛龙舟、挂艾草、包粽子、食粽、佩戴香囊等。

在我的家乡—四川,包粽子和食粽是每年的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风俗。每到端午节,我们家都会包粽子。千万不要小瞧包粽子这个活。包不好他会漏,包好了你就成功了。说到这里,包粽子和食粽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食粽呢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自杀的屈原,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是屈原跳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吃掉他的尸体所以才包粽子,意思是用粽子喂饱鱼。这就是包粽子和食粽的来历。那粽子又是怎么样包的呢?包粽子时要准备一些粽叶和装在里面的馅料。先拿两片粽叶,然后一折,再一拧,就把粽叶变成了漏斗形,再把馅倒入里面,将馅和漏斗口持平就可以了,折叠粽叶使粽叶把馅全部包住,用线缠绕粽子几圈就做好了。包好的粽子和立体三角形一样。当我第一次尝试包粽子就失败了,我正准备用线把粽子给缠好,没想到那粽子的馅就从下面溜走了,虽然失败了但我没有放弃,我继续尝试尝试,在这过程中我收获了喜悦与快乐,并且我还从中收获了许多知识。包粽子虽然很难,但很快乐有趣,也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节日的氛围。做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一会。捞起来后的粽子散发淡淡的清香,当打开粽子的那一刻香气扑鼻,一口咬下去,那香甜软糯的酒米在嘴巴里回味无穷。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包粽子、食粽。百里不同,千里不同俗。你们的家乡有着怎样的风俗呢?

热门标签